摘 要:醫療衛生事業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新醫改中提出要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把公民的健康問題放在首位。而在公立醫院公益性大回歸的新形勢下,公立醫院要想得以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切實加強財務管理,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國家財政撥款的使用率。而財務預算則是醫院財務管理的首要環節,新醫改對預算管理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這也體現出預算工作在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性。通過對公立醫院財務預算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對策。
關鍵詞:公立醫院;公益性;預算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1-0143-02
中國的公立醫院是公益事業發展的主要執行者和推動者,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也是衛生事業蓬勃發展的宗旨。隨著新醫改的出臺,醫療機構的經濟運行與管理都發生了重大改變。面對外界強有力的競爭,公立醫院雖作為醫療機構的龍頭,卻也不再是坐等收錢的狀態。2010年12月,《醫院財務制度》中,明確列出關于加強預算管理的制度和準則,公立醫院可以據以籌劃醫院未來的發展。
一、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是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
(一)堅持公益性,維護人們健康權益
政府設置事業單位的目的在于為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如果經批準可以取得收入的經濟活動,只能用于其事業單位的發展所需,不能作為其他用途。公立醫院屬于公益性事業單位的典型,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維護群眾的健康權益,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公立醫院的健康發展關乎著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國家衛生事業的穩定。
(二)建立健全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確保醫院公益性回歸有效性
目前,在市場經濟的大形勢下,公立醫院經歷了幾次重大改革,從擴大經營自主權到醫生工資與工作量掛鉤,再到走醫療行業資本化路線,這些整改舉措加快了中國公立醫院的發展,大大增強了公立醫院的醫療實力,同時也加大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可以看出,公立醫院公益性質正在逐步淡化,百姓“吃藥難,看病難”,藥價虛高等現象屢見不鮮,這其中最重要的根源就是政府的補償機制尚不完善,對醫療事業的投入還遠遠不夠,醫院重經濟,輕公益。據調查統計,中國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在世界衛生組織中排名倒數第四位,這尤為引起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需要政府的關注,還需要其自身來完善自理結構、管理制度、醫療服務行為等,特別是要對財務信息進行披露,規范其內部財務管理,科學地進行指引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
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質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才能解決醫院資金不足問題。醫院的基建、醫療設備的購進、在崗培訓支出、離休人員的經費,以及對外提供公益性衛生服務經費的支出、醫教研建設等都在政府財政增加投入的范疇之內,這也是指引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的基礎條件。
二、強化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率,積極開展回歸公益性的重要舉措
(一)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離不開預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政府的財政補償機制應當不斷完善,加大對公立醫院的開支,促進公立醫院公益性的發展。政府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可靠的財務預算管理,公立醫院只有加強回歸公益性,預算管理才能實際意義。因此,要全面提升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提高政府撥款的使用效益,促進公立醫院的健康發展。
預算是財務管理的首要環節,它是指為了完成預算目標,通過編制財政補償款和日常收支計劃等預算,并運用專門的方法在實際工作中進行的一種管理模式。它覆蓋了公立醫院的整個經濟活動領域,統領各個機關部門的管理工作,作用于規范醫院的內部管理,對醫院的財務收支狀況進行全面披露??茖W的編制預算報告,強化預算管理,規范內部管理制度,是醫院開展財務活動的重要基礎。
近些年來,雖然公立醫院財務預算工作不斷改進和完善,管理水平也出現連續攀升的趨勢,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進一步分析和解決,包括預算制度不完善、執行力度不強、預算與實際工作相互脫節等一些問題。預算編制不切實際導致難以執行,且資金難以控制;突發事件不受預算控制,不能在計劃范圍內,就增加不必要和不可預見費用的支出。以上皆說明,預算編制一定要重實際、講科學。
(二)加強預算管理的建議
1.樹立預算管理理念
在實踐過程中,管理者以及相關人員對預算工作重視不夠,在執行過程中也不規范,有些人認為預算僅僅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與其他部門不發生任何關系,進而忽略了預算在資金、人資、采購等各個方面的重要作用。把預算牢牢地限制在財務方面,造成預算管理的功能大大削減。
首先,要努力樹立全面的預算管理理念,提高預算管理意識,建立健全的預算管理制度。提高財務團隊業務管理水平,確保預算管理的有效落實;其次,預算管理是一整套管理工作,院長為總負責人,下設其他部門各負其責,全面貫徹執行預算任務;第三,積極培養相關工作人員的職業技能和道德修養,堅決認真完成各項預算工作。
2.加強預算的編制和執行力度
要嚴格要求財務部門認真執行財務管理工作,記好賬、算好賬、報好賬,根據事業預算計劃,為上級提供可靠的財務信息,并及時核實醫院的預算,及時獲取資金;管理層要積極帶動全體員工合理安排收支,優化資源配置;科學處理經費的支出;建立崗位責任制機制,明確劃分崗位責任范圍,提高職工的參與度,加大預算執行力度;加強內部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出內審效用,起到全面監管的作用。
3.建立經費支出的安全機制
公立醫院的經費支出必須有一套規范的審批程序,將開支歸入到預算管理中,明確經費開支的目的性和安全性。財務人員要對預算編制進行全面的執行,在執行過程中,要重視各個環節的管理,對各環節出現的差異進行分析,并及時提出改進的辦法。年終報告中,要充分反映預算的執行狀況,分析不可抗力或者突發事件對預算執行的影響,為下一年度的預算編制提供可靠的依據;要制定出支出審批原則,避免多頭審批造成的工作負擔,提高資金的使用率;管理部門要嚴格嚴把審批質量和效率,合理地進行物資采購、配置,增加資金的管理效用。
三、總結
公立醫院回歸體現了國家政府對社會的福利,回歸公益性,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觀念,努力維護群眾的健康權益,讓百姓生活安居樂業。同時,把公益性支出納入財務預算管理中,切實提高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增強資金的使用效益,確保國家資產的保值,避免不必要的經費支出,讓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當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需要更細化的政策出臺,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
參考文獻:
[1] "萬鴻君,彭芳.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的難點[J].中國醫院管理雜志,2010,(2).
[2] "董云萍.公立醫院公益性評價及其運行機制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0.
[3] "鄭大喜.“內外”并重彰顯公立醫院公益性[N].健康報,2011-03-21.[責任編輯 "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