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從中國加入了WTO組織以后,中國的外貿企業也隨之迅速發展,同時,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貿易風險,其中最重要的風險就是匯率風險。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人民幣升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情況對中國的外貿企業是一種挑戰,在挑戰面前也存在很多機遇。首先將從人民幣升值的角度對匯率風險進行分析,然后闡述匯率風險對外貿企業會產生什么影響,最后關于外貿企業對匯率風險如何進行防范進行探討,制定出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外貿企業;外匯;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1-0254-02
前言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外貿行業發展得相當迅速,相關數據表明,近幾年的出口、進口以及貿易順差同比增長的幅度都在逐步上升,由此可見外貿行業整體的發展狀況還是較為樂觀的。然而,從對人民幣匯率進行機制改革以后,最直接的影響是人民幣升值了,這一因素就會使得企業貿易出口的難度增大,中國實際上也是個出口大國,出口額減少了,自然會威脅到一個企業的正常經營甚至生存發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企業必須對匯率風險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且懂得如何對其進行防范,這是外貿企業目前面臨的一大問題。
一、匯率風險分析
在前面也提到了人民幣增值的現象,改革機制是從2005年開始的,從此人民幣開始升值,而且一年比一年增的比率大,基本上沒有遞減的態勢。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那一年,從數據分析知道匯率浮動的幅度相對而言可以說是近幾年來最大的,比如說在那一年,將人民幣換成美元,其中的匯率中間價幾乎增值達到了6%左右。就是這種匯率機制的改變使得匯率機制的管理方面也隨之在發生改變,這種對貨幣匯率的管理慢慢地都是在滿足市場上呈現的供求。同時,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人民幣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也存在很大的空間,這對于國內的外貿企業來說,由匯率風險帶來的出口壓力也在隨之增大。
二、匯率變動對外貿企業的影響
上文分析的匯率風險中指出了近幾年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慢慢地在根據市場供求來制定,所以這種波動性也會給國內的外貿企業帶來很多挑戰,主要是如何制定應對措施被市場的不確定性所阻礙,致使外貿企業的出口受到嚴重影響,最后導致經營狀況不夠樂觀或者發展前景不夠明朗。
1.引發企業匯兌風險
外貿企業和外商洽談的過程會經歷從談妥簽合同到債權債務全部清償,整個環節中如果匯率突然發生了改變,將外匯換成人民幣的時候數額就會相應的改變,所以在清償的環節會有很多不確定性。具體來說就是,要是外匯匯率增長的話,就意味著企業進口時將支付給外商的人民幣就會多很多;反之,要是外匯匯率降低的話,企業出口時將納入的外幣兌成人民幣時就會少很多。因此,無論增長或者下降,都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經營狀況。
2.影響企業利潤
要知道匯率變化對企業利潤如何影響的,首先將分析人民幣的升值對出口產品會有什么作用。總結起來有兩種情況:其一,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不發生改變,那么其人民幣價格降一些才能保證產品出口數額不受很大的影響,同時利潤也會少很多;其二,如果出口產品的人民幣價格不發生改變,隨之外幣價格會提高,價格提高之后,國內產品在國外的市場競爭力肯定會被削弱很多,出口數額也會慢慢下降。故由此分析得出,本幣的增值對于企業出口是相當不利的,尤其是對于那種勞動力數量多且密集的企業來說,本幣增值會很大程度上減少盈利。更受致命性影響的是那種進口原材料而出口成品的外貿企業,人民幣匯率如果驟降,就會引起進口成本提高,還有出口金額變大,導致外貿企業的盈利存在不確定性。
三、外貿企業防范匯率風險策略
1.增設合同保值條款
在中國國內,外貿企業可以在簽訂買賣合同的同時增設一些條款,這些條款可以保證貨幣在一定的條件下保值。在一般情況下,合同中對于結算計價貨幣匯率會有一定的體現,在貨幣匯率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也可以按照匯率變化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動態調整。同樣,也可以直接在合同中進行直接的規定,在匯率發生變化時以談判的方式確定新的匯率,這樣就可以有效地規避外貿風險,將損失由單方獨自承擔變為雙方共同承擔。
2.合理選擇計價貨幣
任何一個外貿企業都應該增加對貨幣軟硬的選擇的重視。外貿企業進場遇到的外貿風險往往都與外貿幣種有著直接的聯系。隨著中國外貿環境的不斷變化,外貿領域呈現出一種新的面貌,面對新的外貿挑戰中國的外貿企業應該做到“付軟”和“收硬”,即進口是采取付軟的形式,而在出口時采用收硬的形式。由于貿易雙方地位的不同,對于貨幣選取的原則也會有這很大的差異,故而可以通過貿易雙方的協商來決定貨幣的幣種。
3.調整收付匯時間結構
對于預防匯率風險的的發生還可以采用調整收付匯時間結構,即調整結算安排增加外幣留存國內時間。通過對進出口結算時間的調整,外貿企業就可以實現匯率風險預防,這樣做的本質其實是對匯兌過程中的時間因素加以規避。換句話說就是在出口過程中采用“硬幣”的方式支付,這樣就延遲了匯兌的時間,但是在進口時應該以“軟幣”方式結算,盡量縮短匯兌時間,減少風險。
4.靈活運用遠期外匯交易
所謂遠期外匯交易(Forward Transaction)是是指企業與銀行達成的一種行業協議,這一種協議規定了外貿企業間在未來一定時間段內的匯率,以達到規避匯率風險的目的,這樣的一種交易行為一般是發生在發達國家之間的。比如,在某一發達國家匯總有一大型跨國外資企業預計會收購另一公司,當前的匯率情況下,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為1∶7.25,收購持續時間預計為5個月。在收購協議簽訂后5個月,即使當時匯率變為1∶7.0,該公司任然應該要以5個月前匯率,即1∶7.25,來進行交易。這樣就實現了外匯的保值目的。當然這樣的交易模式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在經濟危機時期更加嚴重,各企業應該靈活運用遠期外匯交易,以合理的方式預測匯率波動,這樣才能實現交易獲利。
5.積極拓寬貿易融資渠道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諸多外貿企業紛紛尋求金融融資,貿易融資已經成為極大多數外貿企業規避貿易風險的一種方式、手段。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往往會采用押匯、貼現、出口保理以及票據包買等融資方式實現;而以進口為主的貿易企業會選擇押匯、遠期信用證以及海外代付等方式。外貿企業通過這些方式,恰當的融資手段就很好地解決了資金周轉問題,甚至是消除了匯率變動給人民幣帶來的風險。
6.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
所謂外匯期權(Foreign Exchange Option)是外貿企業應用廣泛的金融衍生工具之一,從交易的本質上來說就是權利的相互交換,是指在外匯期權買賣過程中,合同涉及到的人員能夠有選擇性的履行合同。這樣的一種交易方式對匯率預測的準確性沒有嚴格的依賴性,相對于遠期外匯來說具有更好的適應性,具有更好的保值效果。假若匯率發生了變化,這樣的變化并不符合預測匯率,合同持有人就可以在支付一定的期權費的情況下不執行該合同。
結語
因此,任何外貿企業都應該增加對匯率風險的重視,重視匯率風險存在的潛在危害。在當今人民幣體制改革后,尤其應該重視。外貿匯率風險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中國外貿企業應該積極尋求銀行的配合,與此同時將企業實際情況同實際金融市場、世界經濟形勢相結合,用全面、發展、持續的眼光來對待外匯風險。也就是說外貿匯率風險的防范要以實際情況為依據,企業應該選擇最合適的發展方式來防范匯率風險,同時為企業資產保值。
參考文獻:
[1] "張茂榮.涉外企業防范匯率風險的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08,(1).
[2] "曹垂龍.新匯制下中國涉外企業規避匯率風險之方略[J].商業研究,2007,(8).
[3] "仰炬,葉昕.中國外貿企業應對匯率風險對策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6,(10).
[4] "林小晶.淺析外貿企業如何規避匯率風險[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5).
[責任編輯 "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