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作為一定社會環境中的個體活動,是滿足讀者對知識需要的過程。學校圖書館作為學生閱讀的實踐基地,為了有效地開展宣傳圖書,指導閱讀及參考咨詢工作,發揮圖書館的教育職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必須對學生的閱讀需求進行系統研究和了解。根據某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閱讀情況,對學生的閱讀需求進行了分析探究。
一、閱讀需求的實質
鏡頭一
在閱覽室,有42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正在閱讀,其中有12位同學邊閱讀邊摘抄讀書筆記,閱讀的雜志內容大概是《幼兒教育》、《學前教育》、《幼兒教育導讀》、《世界知識》、《百科知識》、《讀者》、《遼寧青年》、《青年文摘》等專業及拓展知識方面的;有15位同學閱讀《中學生閱讀》、《舞蹈》、《小說月報》、《青年博覽》的內容的雜志,但不做讀書筆記;有9位同學閱讀內容大都是《自我保健》、《大眾醫學》、《祝您健康》等身體保健方面的;有6位同學組成二人小組的形式邊閱讀邊小聲討論,他們閱讀的雜志內容是《健與美》、《流行歌曲》、《大眾電影》等娛樂方面的;所有的同學手中都拿有2本以上的雜志。
從鏡頭一看到,閱讀《幼兒教育》等專業及拓展知識方面并做讀書筆記的學生只占28.57%;閱讀《中學生閱讀》等拓展知識但不做讀書筆記的學生占35.71%;閱讀《自我保健》等身體保健內容的學生占21.43%;閱讀《健與美》等娛樂方面的學生占14.29%。42位學生中每人都有多本雜志,并沒有對閱覽室內書架上的中學生推薦的必讀書進行閱讀。
閱讀的實質是從圖書文獻中獲取知識。我們經常強調學生讀書,提倡學生讀名著、讀有利于提高文化課成績的書,但我們往往忽視學生的閱讀心理和閱讀需求。要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讓學生產生閱讀的愉悅感,才能增長知識和能力。通過調查與分析,學生的閱讀需求可以分為研究需求、認知需求、欣賞需求。
1.研究需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他們除了要學習語數外基礎課外,還要學習幼兒教育及心理、唱歌、舞蹈與繪畫等專業課,每一門課都要學好,因為他們畢業后要到幼兒園做老師,那真是琴棋書畫樣樣行。所以他們在自主閱讀中,有28.57%的學生都是以《幼兒教育》、《學前教育》、《幼兒教育導讀》等為主,并做好讀書筆記,為他們搞幼兒教育研究打好基礎。這是一種為了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為了專業問題的研究而進行的研究需求。
2.認知需求。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他們的求知欲非常強,而他們的認知因人而異,閱讀的收益有很大差別。滿足閱讀需求的途徑一是靠自身的力量,二是靠外界的力量。有35.71%的學生閱讀《中學生閱讀》、《舞蹈》、《小說月報》、《青年博覽》的雜志,但不做讀書筆記,這是他們對知識的廣泛攝取,來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與反應能力。這是一種通過廣泛閱讀,來增長知識的認知需求。
3.欣賞需求。文學欣賞是一種強烈的情感體驗活動,常常喚起讀者的身心共鳴,使讀者得到閱讀的愉悅滿足。有35.72%的學生閱讀《自我保健》、《大眾醫學》、《健與美》、《流行歌曲》、《大眾電影》等保健與娛樂作品,特別是《健與美》這本書,學生都是用“搶”來閱讀,學生在身心疲憊時通過自主閱讀來緩解學習上的壓力,閱讀娛樂性的作品來緩解緊張之感。這是一種通過閱讀,得到身心愉悅、情感滿足的欣賞需求。
二、影響閱讀需求的因素
鏡頭二
在一個38位同學的班級中,只有15人經常借書。他們在剛入校時,來借書的學生還是可以的,三年下來,來圖書館的人就減少了。問起原因?老師的回答是:我是鼓勵學生借書的。學生的回答是:他們有的人去彈琴、畫畫去了;有的人不愿來,說沒什么好看的;我們也很忙,沒有時間來借書。
鏡頭三
筆者曾在一個圖書館工作時,遇到這樣一件事。圖書館工作人員,對一位前來借書的學生嚴肅地質問到:“今天不是你們班借書,你怎么借書?”那位學生回答:“我是班級的圖書管理員”。原來是圖書館工作人員不認識那個班級的圖書管理員,班級的圖書管理員是可以每天來借書的,這是優惠班級圖書管理員的待遇。此后,那位班級的圖書管理員很少來借書。
以上兩個鏡頭可以看到,有的學生一如繼往地來圖書館閱讀,有的學生不知何故卻不來圖書館,有的學生卻因為工作人員的生硬語言影響了他的閱讀。
有人說,圖書館里藏書量的多少,書的品種是否齊全,復本量是否多,書的內容優劣等是影響讀者閱讀需求的主要因素。我認為,影響讀者閱讀的主要因素應該是:一是社會因素。比如社會的政治環境、經濟條件、文化水平、家庭環境等。二是讀者本身的因素。如讀者是否喜歡讀書,是否有閱讀的習慣,是否有利用圖書館的習慣。三是圖書館的因素。如藏書量、時間、館舍環境和工作人員的服務等。如果這些因素處理得不好,藏書再全,復本再多,書的內容再優,也同樣會影響讀者的閱讀需求。
三、閱讀需求的措施
鏡頭四
在星期一下午的借書時間,本來是安排A級學生借書,在許多A級的學生中有一位B級的張三也來借書,不給她借吧,她已拿好要借的書,特不想傷了她那顆閱讀的心,就借給她。星期二B級學生借書時間,張三今天是理所應當來借書。一般在放假前,由于圖書館期末整理圖書,所以要求學生歸還所借圖書,但那個張三沒有還書。第二學期開學時,她才把書還給圖書館,理由是“我想在假期里看,所以沒還”。本來讓她繳納逾期罰金,但看到她那求知的神情,對知識的渴望,還是沒有讓她交。
從鏡頭四可以看出,張三這類同學充分利用圖書館,而在圖書館也得到滿意的服務。圖書館對她的多次借閱不但不拒借,而且還對她的閱讀給予支持和理解,不讓她交納逾期罰金,主要是鼓勵那些喜歡讀書的學生不要因為所謂的罰金而影響閱讀。圖書是為了讓人看的,學校的圖書更是為了讓師生閱讀的。
以上的鏡頭雖然只是個案,但它們也能反映出一般普遍存在的問題。學校圖書資源的有效利用,不但需要老師、學生和圖書管理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而且更需要圖書館轉變服務方式,以師生為重點,變被動為主動,圍繞師生的閱讀需求,做一些對應的措施調整。
1.多渠道購置圖書,健全藏書結構。學校每年要添置一些最新圖書,不管是政治理論、經濟金融、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普及方面的,還是教育心理、幼兒技能、音樂、美術、體育等專業方面的,不僅符合學生發展的需求,也要適應學生特長的需求。根據需求,讓師生參與購置。總之,不拘一格地多渠道全方位地購置圖書,優化藏書結構,加大優質圖書的流通量,滿足學生對閱讀的需求。
2.以互動的形式,開好第一課。對于9月份入學的新生來說,圖書館肯定是陌生的,圖書管理人員不但要給學生講授圖書館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仔細地介紹圖書館的布局、圖書的分類、圖書借閱流程及制度等,以互動的形式上好“熟悉圖書館、利用圖書館”的第一課,給學生一個概括性認識和感性認識,增加與圖書館的親切感,關注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培養初步的信息意識。
3.開設特色服務,加大宣傳報道。圖書館通過各種媒介宣傳和展示,利用視聽、實物、口頭宣傳等,對學生的閱讀給予積極的引導,及時推薦一些陶冶情操、完善心智、啟迪思想的好書,增強作品的辨析能力,提高閱讀鑒賞能力。比如,圖書館開辟新書介紹專欄、定期推薦健康有益的特色類圖書、期刊類的優秀書目、聯合學科組舉辦讀書活動、推出學生閱讀排行榜等方式,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意識,完善圖書館的職能服務。
4.信心熱心加愛心,完善人性化服務。圖書館做好信息檢索、運用方面的培訓內容,讓學生盡快掌握正確的查詢、借閱方法,及時完善信息檢索功能,使查詢更方便、快捷,在短時間內找到學習和研究中需要用到的資料。合理安排學生借閱時間,對學生的閱讀給予人性化的關愛。在借閱的過程中,管理人員熱情周到的導讀服務、體貼入微的人文關懷都是提高閱讀的潤滑劑,使學生感受到圖書館的溫暖,有效地提高圖書的流通量。
閱讀需求是人類精神需求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種社會需求,又是一種心理需求。這種閱讀需求,是為了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繁榮,也是為了自身的發展和工作任務的完成。讀者的閱讀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長、能力的增長,而不斷地發展和提高。對學生閱讀需求的分析與研究,能對圖書館的工作有所改進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