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指的是人類在獲取、傳遞、加工、處理、利用、存儲、發布信息等過程中用到的所有技術。它和人類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信息技術。為了使生活更加方便,人類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從古老的 “結繩”、“穿針”、“數石子”開始,到發明文字,印刷術,電報,電話等,發展到今天以計算機為典型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都是為了人類的生活服務的。信息技術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當今社會,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在人類社會的應用日益普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等越來越依賴信息技術。人類需要用信息時代的技術和方法指導、處理、創新生活和工作。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來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也成為人類必需的能力。把信息技術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不僅是教學的需要更是學生發展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指出教育離不開生活,教育要為生活服務。2013年修訂的《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指出:“信息技術課程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資源、題材和范例組織學生信息技術學習活動,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信息技術教材也越來越注重與生活的聯系。蘇科版初中《信息技術》指出,“技術與生活的完美結合,才能更好地為人們服務”。
但在當前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情況與生活是脫節的。①教材中使用的有些教學素材,脫離學生生活實際。例如,NBA數據表,學生難以理解各數據所代表的具體含義,特別對于女生來說,也不感興趣。難以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②教師在教學中創設的教學情境、選擇的教學素材等與生活實際聯系不大。難以讓學生體會到信息技術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③學生對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的理解大多數局限于娛樂、休閑等,或者高出他們生活的科學實驗、研究、設計等,窄化了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
因此,我們呼喚信息技術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這不僅有利于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更有利于信息技術課程的長遠發展與進一步普及。①來自于生活的素材豐富、生動,而且取材容易。②來自于生活的取材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③在課堂上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能讓生活更美好,進一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因此,在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利用課堂教學和生活的結合點。
1.教師要有讓課堂與生活結合的教學理念。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領者,對于信息技術教學能否與生活結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有讓課堂與生活結合的教學理念,并且讓這一理念貫穿教學的始終。從教學情境的創設,到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素材的選用,最后到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并且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和生活實際的緊密結合點展開教學。這是讓信息技術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的基石。
2.將生活引入課堂。信息技術源于生活,最終的歸宿是服務于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情境、資源、題材和范例可以而且應當被引入信息技術的課堂。
⑴教學情境生活化
在教學中,教師創設的情境可以是學生了解、熟悉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更容易融入課堂,增加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例如,《認識計算機》這節教學內容是公認的枯燥、無味,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也難以理解,課堂教學效果難以如愿。我們可以創設一個去電腦城買電腦的情境,課堂情形就改觀了。從看懂電腦配置單開始,帶領學生瀏覽網上商城,從而引入計算機的硬件系統,了解各部件的性能指標等。然后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經濟情況,選擇合適的配置。第二課時,可以接著前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硬件都購置妥當了,要讓電腦成為人們工作、學習的工具,還需要軟件,從而引入計算機軟件系統,從安裝操作系統、驅動程序開始,到各種應用軟件的安裝。這樣教學過程符合生活實際,內容和步驟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更容易達到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⑵教學素材生活化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用到大量的教學素材。很多老師都會為準備教學所需的素材發愁。其實生活給我們提供了豐富、健康、精彩的教學素材。我們可以取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應用文檔的設計》這一章教學內容,教材要求設計、制作一本作文選。教材提供了一定的教學素材。根據教材教學,學生能完成作文選的制作。但是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只是默默地跟隨著教材、老師的教學進度完成課堂任務,積極性和制作的興趣不是很高。其實我們可以使用學生自己的作文、日記等讓學生設計完成自己的作文選。在教學中由于在文檔的錄入、編輯上花費的時間不一,有些同學為了趕上進度,甚至在課后自覺花時間完成。下課學生們會互相比較作品的完成度、精美度,討論交流各自所使用的制作方法。同時在學生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為了讓自己的作文選出彩,學生們在設計中傾注了更多的心血。在設計版面、封面時花費了更多的心思。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學生也表示更樂意使用自己的素材。很明顯取材于學生生活中的素材,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更樂于創新,更容易取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⑶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如果能把學到的知識馬上運用到生活中,無疑是對學生學習最大的鼓勵,也是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教師布置的課后任務、作業應當加強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在學習了信息技術在現代社會的應用之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了解電子警察、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在人類社會的普遍應用。在學習了《認識計算機》之后,布置任務:讓學生去逛電腦城、看看電腦配置單,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就能在這里得到運用。學習了《信息的獲取》之后,布置任務,讓學生平時就注重信息的收集、積累和整理。各種數字終端的普及,為信息獲取大開方便之門。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可以隨時用來收集影像資料,“博客”、“微博”等記錄平時生活的點滴。學習了《圖片的獲取與處理》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對于日常的生活照、藝術照、證件照等能夠按照不同的要求進行處理、加工……
總之,信息技術課堂應該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能幫助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學生更好地融入現代信息社會生活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