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職責不僅要培養學生具有現代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教育學生從小學會自學。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一些較為有效的方法。
一、激發學習興趣,調動自學積極性
1、創造和諧氛圍
實踐證明,教師熱愛、關心、尊重每個學生,以飽滿的熱情上好每—節課,讓學生從“眼神、語調、姿態”等方面,把一些不含興趣的課文內容賦于感情色彩,來激活感染學生的情感,使師生情感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就能讓學生學習起來有一種耐人尋味的樂趣,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去,成為學習的主人。
2、深化激勵機制
針對小學生好勝,樂于接受正面教育、喜歡表揚的心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只要學生有點滴進步,就應及時給予充分肯定,正確評價,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而當學生有疑而問時,允許他們發表不同的意見,提出節外生枝的問題,允許他們發言不正確,給老師指出缺點錯誤。在問題的討論中,給學生以自由,創造條件千方百計使學生能夠大膽懷疑,大膽猜測。
3、巧設課題引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導人新課這一教學起始環節,若“啟”得得當,便可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功效。教學中,我根據每篇課文的特點,從審題入手、巧設一個引人入勝的藝術導人,吸引學生認識的興趣和情感,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開課之初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如教學《景陽岡》一課時,板書課題后,提問:“看了這個題目后,你們很想知道什么?”這個問題的提出,頓時打開了學生思維的大門,他們紛紛發言。再問:“同學們都看過電視劇《水滸傳》嗎?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故事?”同學們都流露出好奇向往的神情。于是我便因勢利導,引入自學。學生們個個興趣盎然,很快地進人了自學角色。
4、設計多種活動
“好奇、好強、好動”是小學生的特點。為了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教學中,我們可把一些語文游戲活動引人課堂,讓學生“動”起來。如通過猜謎、朗讀、唱歌、畫畫、文字游戲、說笑話、詞語接龍、小品表演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習慣,發展學生的智力,形成自主字習的能力。
二、重視學法指導,掌握學習規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句話啟迪我們,閱讀教學改革必須重視“怎樣學”,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學習方法的示范,學習過程的指點,學習規律的揭示,學習能力的培養。為此,我改變了過去教學生字,通篇串講,學生死記硬背,被動接受知識的做法。
首先教學生預習課文,運用“預習貫穿法”,布置預習提綱、提出思考題和提示自學重點等。預習時要手不離筆,眼不離書,按自學要求去學習課文,邊讀邊思,同時在課本上圈、點批、畫,找出不明白的問題;遇到生字、新詞自己查工具書解快,手腦并用,真正做到“不動筆墨不看書?!?/p>
其次,教給讀文的方法。
1、通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寫了什么”,同時運用工具書解快生字、新詞,掃清閱讀障礙;
2、細讀課文,理清思路,明確文章“怎樣寫”,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掌握重點;
3、精讀課文:通過抓關鍵詞句來深人理解內容,總結中心,學習寫法,把握文章“為什么而寫”;
4、品讀課文,縱觀全文,獨立完成課后作業,體會文章“寫得怎么樣”,把所學知識轉化為技能。
第三,把握目標層次,逐—達標。由于學生對一篇課文的理解過程基本上是按照“從學習語言文字到理解內容再到思想感情”這個層次進行的。因此,我針對不同學生的認知差別,制定適度而又有層次的學習目標、即每節課都有上限和下限目標。下限目標是全體學生都要達到的最基本的目標;上限目標則是讓基礎好的學生有充分發展的余地,既能保證“后進生吃得了”,又能使“好生吃得飽”。
三、拓寬自讀活動,培養自學能力培
養自學能力是多渠道的,不能只局限于課堂,還要善于將課內的活動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加強課外閱讀,把課堂內學到的自學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中去,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進—步提高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我的具體做法是:每學完一單元課文后,我就要求學生從課外讀物中找出相關的文章,積極運用語文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獨立閱讀。為擴大閱讀面,我不但親自從學校圖書室挑選—些兒童讀物供學生閱讀,還鼓勵學生互換讀物,并認真做好四種讀書筆記(摘抄型、提綱型、感想型和評價型)的方法。我還成立自學小組,組織一系列“自讀”的活動:
(1)“學做小先生”,即讓每個學生去結交低年級兩個小朋友,給他們講故事,讀報刊,……;
(2)“學做小導演”,即把—些課文內容編成課本劇,并親自擔當主角;
(3)“學做主持人”,即鼓勵學生自行主持“讀書心得交流會”,組織同學總結自讀方法,交流自學經驗,比比誰的自讀方法效果好等;
(4)“學當小主編”,即動員學生訂閱各種兒童報刊,讓他們動手動腦,親自辦好一份手抄報及一期黑板報等。
總而言之,科學合理的教學措施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重要保證。只要我們把有利于自學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有機滲透,如諧配合,制定計劃,步步落實,反復訓練,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活動就會在教師引導下生動活潑的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