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當今社會的時代浪潮,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所在。課堂教學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陣地。新課程改革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本文擬從教師的創造性教學、課堂環境的構建、問題情境的設置、課程資源的運用等角度分析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達成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這一目標。
關鍵詞:創新能力;課堂教學;歷史
未來學家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一書中所說:“處于偉大變革時代,我們最需要創造力和創造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素質教育的靈魂。當今素質教育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新課程理念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參與性,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那么,在歷史課堂上如何適應時代的要求達成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呢?
一、教師創造性教學是學生創新思維萌發的前提。
人們常說:言傳不如身教。教師是學生最直接的學習榜樣,教師自身的行為、意識對學生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帶出來的”,就是意在強調榜樣的示范教育作用。他認為:“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矩,教職員躬親共守”。那么,要讓學生具有創新思維,那么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并開展創造性教學。前蘇聯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師的創造性是學生創造性的源泉”。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應用創新思維進行教學,設計創造性的教學方案,構建創新思維的教學模式,以教導學,從而實現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
二、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環境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條件。
傳統教學下的師生之間是一種主從關系,強調“師道尊嚴”,教師有著絕對的權威,學生則充當著接收知識的容器。這種定位確定了老師的正確性與支配性,強化了學生的接觸性與服從性,這是一種不平衡的人格關系。師生之間不能在民主、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見并探討科學知識,課堂氣氛沉悶,猶如一潭死水,這樣如何能使學生的創造思維得到良好發展。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要極大地改善師生關系,從而構建一個民主、寬松、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能激勵人的行為,改變行為效率,它具有動機作用。積極的情感會促使人們去追求、探索、接近目標。師生之間應以情感為紐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一種平等互動的關系。
三、精巧的問題情境設置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就是要激活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瓊·梅克教授經過長期的實驗,創立了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的“問題體系”,這個體系以“問題”為中心,以“方法”為中介,以“答案”為結果,稱為問題體系。梅克教授創立的問題體系,突出了“問題解決”對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課堂教學中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疑問時,才能激發其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教師的提問;二是學生的發問。也就是創設教學問題情景,通過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變化過程,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思維,激發求知欲望,并引導學生質疑,生成新的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過去的一切客觀存在都是歷史”。歷史學科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特性,即過去性和不可再現性。因此,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對學生的要求以知識記憶為主,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受到嚴重的壓抑。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家在自己講授過程中,千方百計地把一切內容都從頭到尾嚼得稀爛,讓學生們能輕而易舉地接受,這種做法往往使學生再也不必思考了。如果老師竭力把學生的腦力勞動減到最低限度,那么學生就不可能掌握知識,大腦只有通過抽象思維才能得到發展”。因此,要讓學生真正的學到歷史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那么就要設置問題情境,講歷史知識問題化,以問導學,并鼓勵學生探究學習、大膽質疑。在探究中,讓學生學會多層次、多角度認識歷史現象;在質疑中,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創新。
四、豐富的課程資源是創新思想產生的源泉。
在歷史課堂上不僅要深入挖掘教材信息,還要打破課堂教學與課外生活的壁壘,采取有效措施,將各種課程資源調動起來,以豐富歷史課堂,為學生創新思想的產生提供“原材料”。在學校的課程實施中,凡能促成課程目標的順利達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及合作探究、促使課程內容與課外生活緊密聯系的一切可用的教育教學資源,都應屬于課程資源。例如教師、學生、教材、文字資源、音像資源、圖片資源、人力資源、信息化資源、實物等等。結合實際教學,積極地挖掘這些課程資源,恰當合理地運用,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能讓學生以歷史的、現實的和發展的視角來審視歷史現象,了解歷史現象的來龍去脈,從而產生創新思想。
總之,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時代的呼喚、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而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陣地,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揮歷史學科的特性,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境,融入豐富的課程資源,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