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1日,我在自己任教的一個初三班級中上了一節“透鏡及其應用”復習課,就學生學習現狀及實際教學效果,感覺總擺脫不了傳統復習課的上法,有好些地方需要改動,很不滿意這樣的教學,課后經過反復推敲,改進教學方案,之后在任教的第二個班中再上,發覺情況比較理想,學生也認為各方面對比初二階段都能有所提高。現就有關改進列舉如下:
一、以問題情境推動教學
在第一個班復習教學時,上課開始直接通過做練習,然后依據練習中涉及到的知識點逐一加以講解,學生錯誤率多的地方還反復提醒學生注意,教學缺乏新意,吸引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時半刻難以進入角色。在第二個班復習教學時,將教學導入改進成通過以下問題1情境引入復習課題,教學展開通過問題2情境推動。
由圖甲引導學生歸納得出:透鏡對光線偏折規律是朝厚的部位偏折。由圖乙進一步引導學生得出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問題2:畫出下圖中入射光線通過透鏡后的傳播方向。
根據凸、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規律,作出光線透過凸、凹透鏡后的傳播路徑,并進一步介紹凸、凹透鏡焦點和焦距的含義。
通過問題情境展開復習課的教學,使每個學生在復習課上也能在課堂上進行探討物理規律,這樣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力地促進了物理教學。
二、以知識調整改進教學
在第一個班復習教學時,按照本章內容逐節進行,各知識點都是學生先練習,然后師生共同處理練習,并依次復習各知識點,教學各知識點銜接不太緊密、過渡不太自然,做到了教學內容面面俱到,但整個教學過程平鋪直敘,很平淡。第二個班上教學時,將各知識點作了適當的調整。首先通過三棱鏡對光的偏折情況(由光的折射規律)歸納出透鏡對光的作用規律,然后引出凸、凹透鏡各自的三條特殊光線,并由凸透鏡三條特殊光線中的任意兩條作出物體在距凸透鏡u>2f、u=2f、f2f、u=2f、f
三、以內容深挖升華教學
在第一個班教學時本章涉及的知識點缺乏必要的深化和展開,基礎好的學生一節課下來發現原來本身都會,感覺毫無收獲。第二個班教學時在某些知識點上加以挖掘,使得初三中考復習課對比初二單元復習課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如在學生整理了凸透鏡成像規律后,再讓學生對各種鏡子(小孔成像、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凸透鏡、凹透鏡等)的成像情況加以整理;在復習眼睛和眼鏡后,聯系生活實際,對眼鏡的度數與焦距的關系加以說明、判斷;在復習了顯微鏡和望遠鏡后,對望遠鏡的種類加以介紹,有凸透鏡和凸透鏡的組合,有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組合,還有凸透鏡和凹面鏡的組合,在三種組合望遠鏡中分別簡要說明物鏡與目鏡的成像特點。利用初中學生往往對未知領域更感興趣,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同時通過部分知識點的深化和展開,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