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英語課堂中,老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老師教到那,學生就學到那,老師讓寫就寫,讓讀就讀。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模式已經改變了,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課堂內容也越來越生活化。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考慮書本的知識點與我們身邊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能夠把知識轉換為生活實踐中的能力,同時又能在生活實踐中強化知識,這樣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既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又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用“情趣活動”調動學生的興趣。
1課初游戲,鼓舞學習熱情。
每節課開始,學生雖走進了課堂,注意力卻有可能還在課堂以外。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前活動的形式我采用多樣化,如輪唱英文歌、說繞口令、英語單詞接龍、做動作說單詞、摸猜游戲、報數等等,讓學生唱首英語歌,接著做2、3分種的日常生活情景對話表演,目的就是讓課堂教學一開始就貼近學生生活和充滿輕松、愉快的英語的氛圍,通過人人參與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同時,這些活動也是小學生們生活中最喜歡的游戲活動,用活動來創設語言交際,使學習英語的過程成為語言交際能力的訓練,這樣既鍛煉了聽說能力,又調動了師生情意。并將學生的注意力也有效地轉移到課堂上來。
2課中游戲,促進新知識吸收。
在學習數字時,我讓一名學生到前面背對著我,然后我用手指按他的后背,讓他猜出是數字幾,并用英語說出來。將書本語言變成學生在實際上生活在中想說的話語,更能有效地激發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習和運用英語。
3課末游戲,為課堂教學錦上添花。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臨下課前5分鐘左右,學生較易疲勞,注意力分散。為了使學生始終保持飽滿的情緒,讓每節課有始有終。我設計了一些競賽類游戲,使教學活動達到另一個高潮。
二、營造氛圍,加強口語對話的操練
任何一種語言,聲音是第一性的,語法是第二性的,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學生培養成書面的翻譯家。在將來的交際中,口頭表達應是第一需要,為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我利用節假日帶領學生參加英語角,在日常生活中,也用簡單的英語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得到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在教學中,我發現小學英語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生活中常見的詞匯和用語,我根據教材的內容,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創設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情景,讓學生在近似于生活的情境中進行語言實踐,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學習英語,運用英語,例如,我在講食品與飲料這一課時,讓學生把物品帶到課堂中,我先用英語介紹幾遍,然后擺在講桌上,誰想嘗我的東西就必須先把這個英語單詞說一遍,同學們都躍躍欲試。這節課上的輕松愉快,大多數學生在一節課內就掌握了食物和飲料等單詞,不僅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
為了使學生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我采用生活中學生樂玩的游戲,雖然在游戲中難免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但過后,總是有所收獲。記得我在講復數這一語法時,采用肢體語言形式,我說leg腿,學生用他的腿碰一下我的腿說legs腿,在練習幾個部位后,我讓學生說,另外兩名學生做動作。學生們非常愿意上臺表演,進行的比較順利,這時,說單詞的學生說mouth嘴時,做動作的兩名學生愣住了,全班學生一齊喊,mouth,mouth,我的臉也紅了,這可怎么辦?我急中生智,到表演的一個女孩嘴前輕抵一下,說了一句mouths嘴,同學們都笑了,我也笑了。這場尷尬總算過去了,但我和學生的距離又貼近了一些。通過幾年的教學經驗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取得良好的上課效果,教師表現也很重要,人人都希望看到別人的笑臉,這是人們共同的心理需要,在教學中,教師的一言一行一笑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自己的學生,因此淺淺的微笑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微笑教學與嚴格教學是相輔相成的。
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
(一)學生自己的內容生活化
在學向別人介紹自己這個單元時利用班里學生自身的生活內容,包括姓名、年齡、性別、胖瘦、愛好、性格等許多方面。我們老師可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學會句型。如課堂上讓同學們自己介紹“My name is Chen Jie”,“I'm from China”,“I am ten”,“I am quiet”,“I have long black hair and black eyes”“I like singing”等。用真人真事來練習,使課堂更貼近生活。
(二)學生家庭內容生活化
讓學生學會表達家是學生最熟悉、最溫馨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員、職業、家具等都是學生急于了解的教學內容。每一項內容我們還可以進行一些拓展。如,讓學生帶著家人的照片來學習家庭成員,他們很愿意主動學習與表達,并互相進行交流。“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doctor。This is my mother . She is a teacher”,“This is me”等。又如,讓學生簡單的描述自己的房間或家。“Welcome to my home. This is my bedroom. This is my father's study. And this is our kitchen. ”等。
英語教學要生活化,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充滿人情味,而且能使他們適應生活,獲得經驗,得到發展。更重要的是學生們容易接受,降低了學生學英語的難度,從而喜歡上英語,英語課堂是語言、文字、語法、句型等搭建起來的知識場景,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距離,疏遠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認同,英語學習大多機械重復,疲于記憶,隨著學生學習英語時間的推移,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日漸消失。所以,英語課堂需要面向、聯絡、親近、回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