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不會有完全一模一樣的東西,作為有思維能力的人類更是這樣。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性格差異,因材施教。這些年的教育生涯讓我明白,應該關注學生以下幾種差異:
一、學生年齡特點的差異
人的一生分為幾個分階段,在學校里主要要度過幼兒階段,兒童,青少年。而每個階段的學生都有其各自的特點,比如說在幼兒時期,好動,對周圍的事物既充滿好奇,又缺乏對自身的保護意識。教師就要手把手的耐心去引導,幼兒時期還有一個很神奇的能力——天生的超強識記能力。所以很多家長都會感覺自己的孩子真是神童,能那么輕松的記住那么多古詩生字,但這種能力將會在七八歲左右消失。也就是說,孩子的記憶從強化記憶轉向思維化記憶,老師和家長也要注意到這一特點,加強對孩子的疏導,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已獲得的知識。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抽象性的語句就理解不到,你讓他們遵守紀律,他根本不知道“紀律”是什么?甚至有的學生無法從幼兒園的環境中轉換過來。課上隨意下位的,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不住,要求去廁所的,給老師要水喝的,甚至有的學生很奇怪為什么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不是一個人?為什么會有課間十分鐘?他們的小腦袋里充滿了疑問,所以一年級的老師要重新給學生定位,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潛移默化的動作來引導學生,眼睛看哪里?手怎么放?嘴巴說不說話?比如:在比大小的時候,你一定要把實物拿出來,他們才能明白什么樣的是大,什么樣是小。如果這位老師在幼兒園任教過,就會很輕松的管理好這些剛剛步入小學的學生們,也能充分地理解他們,不會感覺這些小家伙們真麻煩。在一年級的時候,孩子們都愛聽表揚的話,你得讓他們經常得到表揚,也讓他們經常自己表揚自己。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特別愛表現,又不會適時地控制自己,舉手舉得高高的,嘴里還嚷嚷著:“我來,我來!”這就是他們的特點啊,以至于每次聽課老師都要好好的安撫,才能“天下太平。”所以,我們教哪個階段的學生,就必須要清楚他們的年齡特征,不然,你會很累,而且效果不好。
二、學生性格的差異
每個人的性格氣質先天性因素很大,一個班的學生性格千差萬別,想起一個學生來,就會想到他的與眾不同,我們班的學生更是個性十足。有的學生天生外向,活潑好動動,坐不住,但是他不是不聽課,相反有的學生還完成的特快,之后就玩他自己的了,這類學生不要直接給他戴上“調皮鬼”的帽子,還需耐心引導,開發他潛在的智力和能力,逐漸規范他的行為;還有的學生天生慢性子,你急他不急,對于這樣的學生在盡力督促的情況下還得注意有所照顧,不能放任不管;有的學生是天生具有領導和管理的能力他能很快的進入“領導”的角色,并且處理起問題來有板有眼,是老師的好幫手呢!還有的呢,逆反心理特別重,愛出風頭,甚至經常“耍賴”這個時候,老師切記不要和他叫板,先來個冷處理,讓他自己漸漸冷卻,感覺沒有人注意他這些,自己覺得乏味,慢慢就會收斂,老師再適時地用他感興趣的語言引導他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小孩子不喜歡老夫子式的教條,那樣他們會一個耳朵聽一個耳朵冒,起不到多大的效果。平時我們要做有心人,很多孩子的性格形成已久,只是想簡單的改變他,不是那么容易,我們要先了解他的個性,取長補短,合理駕馭之,平時都得先觀察,后選用,方能人盡其用,還不易出亂子。
三、學生智力的差異
為什么天下會有三百六十行,自然是為了不同的人設立的合適于自己的崗位。人肯定是有差距的,這取決于自己在哪個方面更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智力肯定有差距的,但是對于智力差距,我們不好隨便定義。分析原因,不能盲目去下結論,某某就是差生,某人就是笨蛋。愛因斯坦在小學時期就被很多人認為智力有問題,很多老師和同學都嘲笑他,可后來他卻成為世界文明的科學家。所以,對待暫時出現的學生,我們老師對待他們的態度不能有差異,而且對于差生必須加倍關注其發展。我們常說人的一生,學校生活僅占很小一部份,你能輕易的就下了定論嗎?學習也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更有意義,但這并不是唯一的指標。“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可以多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他學習不好,但他愛畫畫,樂于助人;他數學不好,但口才不錯,字寫得很漂亮;他不愛說話,但熱愛集體,熱愛勞動等等,我們老師不是要培養天才,而是要教育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很多老師可能會不自覺的偏愛成績好的或乖巧的學生,但是請你不要歧視差生,不能不改差生的作業,最后才改差生的試卷,體罰差生等等,處理事情要一視同仁,并且多關心差生的心理健康,多給溫暖,才能讓他們真正的進步,享受平等的權利,感受愛與被愛。
每個學生都應該得到老師的愛和教育的權利,就要看我們應該怎么“給”他們的問題了,怎么給他們才能真正獲得了,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分析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及時啟動鼓勵機制,不管是老師鼓勵的目光,親切的撫摸,口頭的贊美,還是各種小獎勵——小紅星、小紅旗、作業本上老師給畫出的笑臉或者是獎勵作業本,都是孩子們的最愛。看到孩子們得到后快樂的表情和神態,我們為什么要吝嗇去做這些呢?“贊美是神奇的魔棒!”這根魔棒能夠點石成金。
總之,老師要在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培養、鼓勵、發展學生的個性,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充分發展他們潛能的領域。新型社會需要個性才能的人才,我們就要勇于在教育實踐中探索,正確運用差異教學原理,改變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著眼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