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場所是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在于課堂教學。教師要以課堂為主陣地,采取多種手段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數學教學;課堂;提高效率;多種手段
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場所是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在于課堂教學。在小學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對小學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呢,下面談一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課堂效率。
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數學是一門抽象性極強的學科,憑空想很難把答案想出來。那么如何去提高學生的興趣呢?
首先,創設趣味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創設濃郁的趣味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興趣之樂。寓教學于游戲中,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特別是低年級兒童更喜愛游戲活動。十九世紀德國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爾曾說過,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戲。因此,在教學中適當采用游戲的方式,學生十分歡迎,興趣更濃,教學效果也更好。如:我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一課時,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一天,三角形家族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執。(多媒體呈現出三角形家族中三姐妹。鈍角三角形說:“我有一個鈍角,我的內角和一定比你們大!”直角三角形說:“我的個頭大,我的內角和才是最大的!”膽小的銳角三角形心里想:我既沒鈍角,也沒直角,我的內角和一定是最小的……)這時我問孩子們:那么,三角形的內角和到底是多少呢?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問題上,積極思考起來。這種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其次,創設激勵情境,讓學生體驗成功樂趣
有人曾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一次次的成功就會給學生帶來無限喜悅和美好的憧憬,從而可不斷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課堂上我會運用充滿激情的評價語言去激勵學生。例如:你的進步真是太大了,繼續努力,老師相信你會成為我們班的小數學家!又如:這道題你能用三種方法解答,真是太厲害了,老師要向你學習!除此之外,我會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適合不同能力水平的作業,使學生們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得到相應的提高。如8□5>837,□里可以是( )。對于差生只要求能夠填出幾個,對于中等生能夠全部填出,對于優等生應概括出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這種形式的練習題讓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優等生吃得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體驗成功。
二、引領學生學會預習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預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有人這樣形容預習的重要性:“預習是決戰前的火力偵察”、“預習是摘取金牌前的預賽”。因此,要想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使學生養成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操作的預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而達到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在教學中我是這樣教會學生預習的:
首先,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在大多數學生心中,認為預習壓根兒就不是什么作業,自己高興就做,不高興就不做了,反正老師也不檢查,針對這一思想,我把預習這個任務作為作業布置下去,成為學生的課后作業或家庭作業,并及時反饋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對預習細致到位的學生大力表揚,呼吁大家向她們學習,對沒預習或馬虎的孩子找談話,詢問原因,并進行適當的教育。另外,課堂上充分利用預習結果,讓學生覺得預習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才會樂意去做,并能長久地堅持下去。如在《圖形的變換》這一內容的教學前,學生進行了預習,他們收集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運動形式。課堂上,我問孩子們:“你知道哪些運動形式?”有的說:“纜車的運動和電梯的運動是一樣的。”有的說:“我知道這種運動叫平移。”還有的學生說:“電風扇的運動是旋轉。”當我請他們用自己的肢體動作演示這些運動時,同學們的表現更是踴躍。有的學生用手比劃著平移,有的學生索性站起來原地旋轉起來,大家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著對平移和旋轉的理解,個個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有了這樣的體驗,預習就已經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了。
其次,教給預習的方法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教給學生不同的預習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各種知識的預習方法。數學概念課可以讓學生通讀內容,在通讀新課內容的基礎上,動手畫畫、圈圈知識要點。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識。數學計算課要鼓勵學生課前對計算方法有個初步的了解,到了課堂上,就可以專心致志地解決在預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把知識學得更深、更廣。數學操作課要了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準備好。如在教學《圓》時,學生通過看書就會很自覺地準備好圓規。再如,有些操作活動需要學生在課外進行,如教學《可能性的大小》一課時,要學生設計轉盤游戲,這時,我就將它作為預習的內容,讓他們在課前設計游戲規則,以便課堂上直接進入游戲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明確教學目標 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目標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識因素和能力訓練的具體要求,是評估教學質量的依據。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決定著教學內容、方法、途徑的選擇,決定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要目標明確,這樣才能是課堂教學循序漸進,“導”和“學”有序。
那么,如何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呢?首先,在教學內容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應該合理得安排一節課的信息量。對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要進行區分,由于不同級的思維發展水平不一樣,因此相應的教學進度也要區別對待。 其次,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也要有所區分,這樣能夠避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從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可制定如下教學目標:①基礎知識方面: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②基本能力方面:通過動手操作,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理解圓周率的意義,了解我國數學家對圓周率的研究史實,向學生進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并且把這些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各項要求組成一個整體,做到在教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這樣就能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個方面得到協調發展,全面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活用預設,靈活生成,提高效率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面對動態生成、變化發展的課堂資源,我們應沉著應對,巧妙捕捉,靈活調控教學流程,從而引導學生在“生成”中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結構,不斷創造富有靈性的教學生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如,教學一年級《分類》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將桌上的蔬菜水果進行分類:一位學生將桌上的蔬菜水果按顏色進行了分類,從而打破了原先的教學預設——按蔬菜和水果進行分類。面對這一課堂意外,我沒有表現出慌張,而是沉著應對,表揚了這孩子,并將第二課時的內容——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提到本節課進行,孩子們在我的啟發下,有的將桌子上的蔬菜水果有的按形狀進行分類,有的按是否能生吃進行分類,還有的按生長在土里還是地上進行分類……實踐表明,本節課中,由于我能夠靈活調控預先的教學流程,充分滿足了學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中經歷分類的過程,體驗到分類標準的多樣性。
五、注重學生板演,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板演,可充分揭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激發與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對教學的參與意識,增加學生獨立思考與獨立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數學課堂上的學生板演對于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的重難點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也是是發現問題的有效途徑,所以在我的數學課上,學生板演是必不可少的。
如教學《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三位數》時,教學的目的是探索并掌握列豎式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三位數)的方法,新授結束后,我將兩道除法算式出示在黑板上:①315÷5= ②402÷2= 。以橫式形式出現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豎式計算的格式。學生板演完成情況如下:
通過集體交流,學生對筆算除法(列豎式計算)的方法及注意點掌握更加扎實,同時,通過師生的共同訂正,學生明白了自己的錯誤之處。在此基礎上,我趁熱打鐵繼續出了4道類型題,讓出現錯誤的同學板演。學生在再次的板演中很好地避免了前面出現的錯誤,而對于本節課的知識重難點也就掌握更加牢固。學生也可從教師對自己或他人板演的評估分析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作業中就會避免或減少許多錯誤,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以上就是我所說的提高數學課堂效率“五部曲”這其中的音符有穩、有勤、有思、有巧。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會不斷地努力探索,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在“五部曲”陪伴下煥發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