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安全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環節中,有時即使是極為簡單或看似微不足道的臨床活動都具有一定的風險。呼吸內科病人具有年齡大、自我保護能力差、病情危重且變化快等特點,故在住院期間發生意外傷害的潛在危險概率高,因此護理安全管理成為保障護理質量的第一要務。如何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理護理服務過程中的各類安全隱患、不斷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已成為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院呼吸科自應用護理安全管理后,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一、 呼吸內科護理存在的安全隱患。
風險意識不強。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護理時,缺乏足夠的風險意識,沒有能夠及時發現或者預見潛在安全隱患,有些護理人員對工作中當嚴格遵守的“三查七對”制度,形同虛設,接液或拔針就憑借自己的記憶,一旦出現接錯或漏輸,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部分護理人員在進行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時,氧流量過大,導致霧化器氧氣接口端滑脫,可能打傷患者。夜班發現患者擅自離開病區,沒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找尋,而個別患者因久病厭世可能自殺。
操作不夠規范。護理工作無小事,一切都與患者生命健康息息相關,但個別護士在操作中沒有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操作,容易出現護理方面的缺陷,產生安全隱患。如吸痰操作是呼吸內科護士應當掌握的基本操作,部分護士違反無菌操作原則,進行口腔吸痰操作之后沒有及時更換吸痰管就進行氣管吸痰,產生呼吸道污染方面的安全隱患。業務內涵及應變能力不足。部分護士在實際工作中,沒有能夠將日常學習培訓的各方面知識與技能對上號。在霧化吸入治療后沒能幫助或指導患者翻身、拍背,促進排痰;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沒有進行預見性的護理干預,導致患者發生壓瘡或下肢靜脈血栓,而血栓一旦脫落,即可隨靜脈血流移行至肺動脈內,形成PTE。搶救物品不齊全,搶救物品使用后未能及時補充。醫療記錄與護理記錄不一致。部分呼吸內科年輕護士在應對突發情況時,能力不足,如患者胸腔閉式引流管不慎滑出胸腔時,不能正確緊急處理并通知醫生。
新技術不熟練。在呼吸內科醫療設備與療法上,更新與進步速度較快,但是部分護士對于新設備以及技術運用不夠熟練,如無創通氣治療中應當對患者保持頭頸肩水平,一些護士對于這樣的護理技巧不熟練,難以規范、安全開展操作。護患溝通缺乏。對待咳嗽、氣喘及咯痰的患者態度冷淡,對于患者的要求搪塞。當患者詢問病情及藥物的治療作用時,護理人員解答缺乏耐心,語言生硬,引起患者及其家屬的不滿。
二、 有效化解呼吸內科護理安全隱患的措施
強化法律規范意識教育。護理部應當強化對護士的法律意識教育,對于因為工作疏忽造成嚴重后果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等方面,結合實踐案例進行講解,提高護士的法制理念,時刻警醒和提示自己規范操作,避免糾紛。同時要強化對“三查七對”制度的學習培訓,組織護士進行學習深化,時刻銘記于心,從思想上筑起防范安全隱患的隔離墻。
強化無菌觀念的灌輸及操作技能培訓。增強護理人員的無菌觀念,用臨床資料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闡明無菌技術的重要性。加強對護士的三基操作培訓,做到基礎技能扎實,在日常護理操作中熟練、高效、安全。防止因為護士技術不熟練造成的人為安全責任事故。提升護理業務內涵。加強主動服務意識的培養,培養護理人員把患者的需要當作第一需要,把患者的滿意當作第一標準。將呼吸內科常見疾病護理常規及核心制度制作成多媒體課件,由資深護士講解,督促大家熟記,應用到工作中。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將呼吸功能鍛煉及吸入劑的使用等做成健康教育短片,借助信息平臺進行傳播。
強化溝通交流能力訓練。加強語言修養,注重形象,對建立良好的 護患關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員學習說話的護理人藝術,學會傾聽,工作時保持微笑,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問題,消除他們的疑慮。
強化安全隱患整改督查。在強化前置性安全隱患防范的基礎上,還要強化動態與過程中的排查與整改。醫院應當成立專門的護理安全隱患排查與整改組織,呼吸內科也應當成立相應的組織,對護理安全工作進行有效監督,可以對護士的護理工作進行定期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并對護士進行相關方面知識與能力的考查,在整個科室乃至全院形成排查與整改相結合的有效機制。對于科室、護士安全隱患排查結果,還要與考核獎懲掛鉤。
三、 從細節入手抓好護理安全管理
護士是與病人接觸最密切的群體,護理工作中的意外事件也較為常見,如剛剛擦拭的地板可能使病人摔倒、匆忙交班可能造成治療錯誤、處方貼錯標簽導致用藥錯誤、發生其他不安全事件等。要知道風險往往存在于我們疏忽大意之中,輩輩相傳的“三查八對”、“四看五查一巡視”正是強調護理工作的嚴謹性與細節性,所以護理細節的管理正是我們做好護理工作、規避護理風險的關鍵,是提高護理質量、建立和諧護患關系的重中之重。
四、 健全完善護理安全管理制度
護士是醫療護理活動的直接實施者,也是護理水平與護理質量集中體現者,護理活動中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及護士自身素質是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的保證。因此,建立和完善病房各項規章制度,如《安全工作制度》、《查對制度》、《病區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不良事故報告處理制度》等,嚴格按制度辦事、憑制度管人以保障各項護理措施及時準確得到落實。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的心理狀態與情緒變化,對臨床護理質量的提高也起著重要作用。
五、定期進行護理風險教育
隨著醫學、護理學的發展,每天都可能引發新的護理風險。組織護士定期對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做預見性教育,了解國內外先進的風險管理方法和經驗。讓護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臨的風險以及隨時可能面臨的新風險。爭取在風險出現前敲響警鐘,讓每一位護理人員具有很強的風險意識,能夠在工作中主動、細致地去規避各種風險,加強護理流程管理。建立完善的風險報告管理機制,有利于風險事件的分析,將有效預防措施引入醫療護理工作中,以減少和避免風險傷害的發生。給護理質量管理帶來新的理念,糾正管理中存在的形式主義,使管理者正確認識風險的存在,重視風險的防范,進而杜絕和防范醫療事故的發
生。
(作者單位:廣元市第四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