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針對油氣集輸系統的技術發展歷程進行了簡要回顧,同時就目前的國內外油氣集輸先進工藝進行了簡要介紹:并根據薩南油田的開發狀況及目前油氣集輸系統存在的矛盾和不適應性,探討了今后油氣集輸工藝技術的科研攻關方向。
油氣集輸是將油田開采出來的原油和天然氣進行收集、儲存、輸送和初步加工、處理的生產工藝過程。它主要擔負三個方面的任務:
負責將油井采出的石油氣、液混合物經過管道輸入油氣處理站進行氣、液分離和脫水,使處理后的原油能夠符合國家的標準;由油氣處理站把合格的原油輸送到油田原油庫進行儲備,將分離出的天然氣輸送到天然氣處理廠進行再次脫水、脫氫和脫酸處理或深加工;將油田原油庫、天然氣壓氣站以不同的方式將處理合格的原油、天然氣外輸給用戶。
油氣集輸生產不同于油田物探、鉆井、測井、修井作業及采油等生產作業。它既有油叫點多、線長、面廣的生產特性,又具有化工煉制企業高溫高 、易燃易爆、工藝復雜、壓力容器集中、生產連續性強、火災危險性大的生產特點。因此,隨著油田開發的逐漸深人,油氣集輸生產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而且,一個油田的油氣集輸工藝技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開發建設的整體技術水平。
2 國內外油氣集輸的主要工藝技術
原油集輸工藝。高含蠟高凝原油的油田.圍內外普遍采用加熱工藝、多級布站、單井集中計量、單管與雙管集油、大站集中處理工藝。如我圍的河、華北等油田。國外對高含蠟原油,除采用加熱方法外,主要采用加化學藥劑降凝降粘的方法實行單管集輸,如美國、加拿大等。對低含蠟低凝點原油的油 ,國內外普遍采用單管不加熱集油工藝 如我國新疆等。集輸工藝方面,遼河油田與國內外其它油田相比較,處于先進水平。隨著油田逐步進入高含水后期 集輸工藝的發展趨勢也趨向于利用高含水期的原油流變特性,降低輸送溫度或常溫輸送,同時集輸工藝進一步簡化。
油氣水多相混輸技術。長距離油氣混輸工藝技術是一項國際前沿技術,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英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對油氣水多相混輸技術進行大量的研究。由于多相混輸技術與電熱技術配合.對于簡化工藝、降低工程投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該項技術也是油氣集輸領域中較有發展潛力的技術。目前看,我國東部油田在混輸工藝技術與其關鍵設備的自主開發與研制相對落后于歐美一些發達國家。
原油脫水技術。對于高含水原油,國內外主要采用兩段脫水工藝。其中,一段游離水脫除主要采用大罐沉降和聚結脫水.二段電脫水主要采用平掛電極和豎掛電極交直流復合電脫水技術。對低凝低粘原油和特高含水原油,國內外較多地采用熱化學脫水工藝。如我國勝利、塔里木等油田以及美國、法國等國。國內外油田在原油脫水工藝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在原油脫水中間過渡層的處理方面,國外一直很重視,并采取了專門的排出和處理技術措施。如美國、俄羅斯等。而我們在過渡層的處理問題上還不夠重視。
目前,原油脫水趨向于研制高效游離水脫除器。現行的游離水脫除器采用臥式結構.其實際沉降時間大都在30—40min.而水驅采出液沉降15~20min即可滿足脫水要求,聚驅也僅僅需要30min。因此,為充分利用高含水原油特點,降低游離水脫除設備的規模.進行高效游離水脫除器的研制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油田公司加快研制高效仰角式游離水脫除器等先進設施在應用中是很有必要的。
3 油氣集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隨著油田開發建設的深入,主要產油區目前已進入高含水開發階段,主力油田挖潛效果變差,穩產難度加大,采油成本上升.同時已建設施不僅老化嚴重,而且負荷率逐年下滑,系統效率進一步降低,能耗逐年上升。地面工程油氣集輸系統因此面臨著諸多的矛盾和不適應性:
油田進入高含水期.其含水原油的油水分離特性發生變化.現行的游離水的沉降時間、沉降溫度以及原油脫水工藝等方面的技術界限均出現了一定的不適應性。同時由于原油的特性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現有的集輸油工藝已不適應油田節能降耗的需要。需要進一步改進,以探索新時期節能降耗新途徑。對于產量和含水偏低的油還需繼續開展低溫集輸試驗,優化摻水參數和流程。通過對老油田實施低能耗集油技術,一方面可以節省油田氣,另一方面可以減緩新建油井對轉油站摻水供熱系統的壓力。
三元復合驅等三次采油的發展和擴大.對地面技術提出了新課題.三次采油的聚合物配注及采出液處理工藝技術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但工藝流程復雜、工程量大、造價高以及三元復合驅等新工藝帶來的技術問題急需解決。
產能建設開發效益日益變差.降投資降成本更加迫切,也更加困難。如何利用已建設施能力,開展地面工藝技術方案研究,優化規劃設計,簡化現有工藝模式,進一步降低地面建設投資和生產運行費用,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
4 下步攻關方向
針對制約油田持續高效發展的關鍵問題,根據遼河油田的生產實際情況.從引進國內先進技術和內部科研攻關兩方面同時人手,認清形勢,明確方向,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油田關鍵技術水平。
探索節能新途徑。利用特高含水期采出液的特性,繼續加大不加熱集油技術的研究力度,科學確定技術界限,不斷擴大低溫集油實施規模.努力實現節氣效益最大化。
三次采油配套技術研究開展三元復合驅等三次采油技術的采出液集輸處理技術研究。做好技術儲備.尤其還需要在如下兩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一是需要加強機理研究,促進破乳劑攻關.解決采出液乳化程度高的技術難題。二是要結合采出液的特點.從采出液處理工藝和設備上進行研究攻關,尤其是游離水脫除技術、電脫水供電技術、電脫水極板結構形式及大罐沉降脫水技術的研究.從而研究出更適合三元復合驅采出液處理的工藝和設備。
簡化集輸工藝。針對新建產能井投資效果變差的實際問題,研究利用已建設施的潛力,研發簡化的集輸工藝模式,以達到降投資、降成本的目的。
油水高效處理技術。為改善油水處理效果,提高處理效率.解決目前集輸處理系統中容器體積龐大數量過多、效率偏低的問題,研究高效的游離水脫除、電脫水及化學脫水技術。
油氣集輸工藝過程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是遼河油田實現千萬噸穩產的重要保障,因此很有必要下大力氣對其進行探討,同時也是一個持續更新的研究方向,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金馬油田開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