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由于受規模、財力、人力等的限制,其內部控制機構的設置和職責劃分容易產生交叉重疊現象,這影響到中小企業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實施。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許多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相當不完善,存在了非常突出的問題,從而導致企業效率低下,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甚至影響了企業資產的安全性,嚴重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根據工商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工商登記注冊企業1527.8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1.8%,個體工商戶達到4564.1萬戶,增長了2.43%。整體來說中小企業的數量還是在不斷增長,也成為了我國企業中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同時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小企業也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問題也確實存在,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由于受規模、財力、人力等的限制,其內部控制機構的設置和職責劃分容易產生交叉重疊現象,這影響到中小企業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實施。
1.何謂企業內部控制
1.1.企業內部控制定義
企業內部控制是以專業管理制度為基礎,以防范風險、有效監管為目的,通過全方位建立過程控制體系、描述關鍵控制點和以流程形式直觀表達生產經營業務過程而形成的管理規范。
1.2.企業內部控制的要素
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社會責任等。
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采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準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
內部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包括日常監督檢查和專項檢查,以此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針對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及時加以改進。
2.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現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 中小型企業已顯著成為支撐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促進經濟市場繁榮發展,擴大勞動就業和保持全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經濟力量。但是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卻不容樂觀。據相關統計,我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很短,只有2.9歲,每分鐘就有大概九家中小企業倒閉或面臨倒閉威脅,能夠生存三年以上的中小企業更少,只有10%左右。而這些生存下來的中小企業又有著一些共同缺點:企業管理不規范,賬目混亂,財產不實,會計信息失真;現金坐支現象普遍,資金管理嚴重失控;法人獨斷專行,重大決策失誤時常發生;企業費用支出失控,資產流失嚴重等等。
2.2.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企業管理層內控意識淡薄或認識不清。當前很多中小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停留在較原始的內部牽制階段或者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內部監督 ,還有些人認為強化內部控制就是要增加管理人員 ,對內部控制的目標方法并不明確。有些中小企業的管理層尚未意識到內部控制的意義,沒有建立內部控制制度 ,或者是雖然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 ,但只把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看作是一堆手冊、 各種文件和制度,沒有實施。
內控執行缺乏有效性。內控制度在執行時存在明顯的漏洞,如果無人監督或者難以落實 ,就會造成有制不依的局面。即使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再完美,同樣也會弱化內控制的職能 ,進而扭曲了內部控制制度既定的目標和發揮作用的初衷 ,更談不上在有效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上,確保內部控制的質量。
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直接影響企業內部控制。中小企業中大部分的企業普遍采用憑經驗辦事,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如果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全面,沒有覆蓋所有的部門和人員,沒有滲透到企業各個業務領域和各個操作環節,制度的設計也停留在內部會計控制上,參與內控管理的也僅僅是財務人員。
內部控制的自身局限性影響著作用的發揮。內部控制存在其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一般而言,內部控制的局限性主要表現為:管理當局的干預一直是導致許多內部控制失效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單位內部不相容職務的人員相互串通作弊,與此相關的內部控制就會失去作用;如果單位內部行使控制職能的人員素質不適應崗位要求,也會影響內部控制功能的正常發揮;單位實施內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問題也會影響其效能;對突發業務的控制失效。
3.加強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應該重點放在建立一個財、物相分離的內部機制。應該從內部控制角度來考慮企業內部架構和各個機構的職能分工, 做到內部機構的設置合理、職能明確、相互溝通和制約, 以保證每一個經濟業務都能夠按照科學的程序辦理。
3.2.建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督
建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督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加強對企業法人的內部控制監督,建立企業重大決策集體審批制度;二是加強對企業部門管理的控制監督,建立部門之間相互牽制的制度;三是加強對關鍵崗位的定期稽查制度。具體說來,中小企業具體可以從內部審計和控制自我評估兩個方面來進行。
3.3.內部控制的局限性應盡力消除
對于內部控制制度固有的局限性,應盡力消除。對于管理越權,一般來講,在內部會計控制中,特別要注意單位高層管理人員越權行使職能的行為,還要實行不定期的崗位輪換制。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通過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審計等措施,把串通舞弊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3.4.環境
一個組織的氣氛是由控制環境決定的,是內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礎,直接影響到單位內部控制的貫徹和執行以及單位經營目標和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具體來說中小企業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完善實施內部控制的環境。
增強管理者的內部控制的意識。 中小企業管理者的素質直接影響到企業采取的具體行動,從而會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的效率和效果;
健全企業的治理結構。中小企業在治理結構上可以利用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經營機構和監督機構相互分離、相互制衡的原則,減少高層管理人員交叉任職,真正使各利害關系層在權力、責任和利益上相互制衡,實現企業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統一。
培養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使企業員工擁有團隊精神,使企業員工信仰明確,思想鮮明,企業文化的這種建設、引導和激勵對企業內部控制的順利實施是一種強大的無形動力。
重視人力資源的作用。中小企業應該注重對關鍵崗位的人員配備和選拔;加強員工專業技能和管理技能培訓;在招聘環節嚴格把關,保證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水平。
中小型企業的管理層級一般較少,所有權、決策權和管理權較為集中,治理層通常密切參與公司日常經營及管理活動,使企業的控制力和執行力得到了提高,但也容易導致決策失誤或舞弊風險,因此要提高董事會的集體決策能力,加強企業決策過程的控制。
中小型企業應提高財務、會計和審計人員的素質,培養和聘用內部控制專業人才,加強對財務會計工作和財務報告的重視程度。
基于效率的考慮,中小型企業應當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結合業務風險和信息系統風險評估,加強信息系統控制的應用,采取手工控制與自動控制相結合的方式,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作者單位:石家莊工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