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除了要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外,肩負著培養大學生良好道德品質、提高他們審美能力、塑造他們健康心理等眾任。舞蹈教育可以通過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素質教育,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
大學生作為特殊的學生群體,是一個從學校走向社會的直接窗口。但無論是年齡還是心智大學生已經進入一個較為成熟的階段,因此對大學生人格的培養便顯得尤為重要。每個大學都會開設各種各樣的課程來輔助培養大學生的獨立人格,而舞蹈藝術教育在這方面有著獨特的價值和作用,其課程的教學目的旨在培養具有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完善人格、全面發展的跨世紀人才。
一、舞蹈藝術提升人的素養、品格
有一句俗語說的好:“學舞先學做人。”從中可以看出舞蹈對舞者人格及文化素養、品位的要求極高。因為包括舞蹈在內的藝術,說到底都是心靈深處最真實的傾訴,粗俗鄙陋的心靈無論如何也跳不出優美而震撼人的舞蹈。作為表達人類情感的舞蹈藝術,溝通著身體與靈魂、情感與理智之間的關系。通過對舞蹈藝術及相關知識的 學習讓學生接觸、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域的舞蹈,感受其中的文化精髓、人文精神、藝術風格和美學風范,暢游在舞蹈和藝術的海洋中,從而深刻的感受和體悟舞蹈作品中深藏的文化含義。通過這樣的過程即能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又能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完善自身人格和提高自身思想素質的作用。這也是舞蹈教育的追求和最終目標。
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著信仰缺失 、驚恐彷徨、人生殘缺、人格不整的問題。而
與此相對應的是,舞蹈教育中的審美教育提倡的是真、善、美、重視深入學生的內心心里,挖掘學生的同情心感,并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構建人格,促進了完美人生的形成。
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倫理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作為為人處事的根本,良好的道德品質是一個人首先應具備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在幫助人們認識生活的同時,也教育人們對生活采取正確的態度和看法,培養人們美好的道德情操,促進人們奮發向上”。一部健康向上的優秀舞蹈作品可以喚起人內心深處的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完善人格的作用。同學們在欣賞雙人舞《咱爸咱媽》這部作品時,不但能感受到夫妻二人從中年到老年面對生活的重擔共同承受、相依相靠的質樸情感,也能喚起他們對人生中的那種樸實無華的幸福的反思。女子獨舞《母親》利用藏族舞蹈的風格和動律將母愛的偉大展現在學生面前,無論是舞者前傾90度的體態或者踉蹌的腳步,都會讓人立刻想到這正是人生的軌跡,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母親必須要走的路。藝術作品就是可以這樣輕而一舉挖掘出鑒賞者內心的情感,當學生們被母愛所感動的時候,就無需在他們耳邊大聲重復要孝敬老人,應為這樣的感動所起到的作用遠遠大于空洞的說教。通過這些有真情實感的藝術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道德品質,從而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
三、利用生動的藝術形象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
理想,看不到摸不著,如果我們像政治演講似的向學生灌輸,即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又有可能讓學生對所謂崇高理想心生厭倦。而我們通過舞蹈課卻可以讓學生在欣賞優美的舞蹈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誘發他們內心深處對美好事物的渴慕和追求,從而使其在人格成長過程中樹立高遠的理想和目標,也可以從作品中感悟到崇高理想。如舞蹈《天邊的紅云》,它是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手法,描述了那崢嶸歲月中的艱難歷程。既有前赴后繼,生死相搏的戰斗場景,又有恬靜抒情、對未來充滿無限美好憧憬的舞段;它通過氣貫長虹的靜態造型,或遙望、或呼喚、或相依、或凝想,立、跪、臥、蹲的人體動態美,把這段壯烈的歷史化成一首冷艷的詩……
瞬息間,使人覺得那紅云似凝血、似殘陽……從其入手,教育和培養學生共產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操。灌輸舞蹈的靈魂,讓他們明白舞蹈的真諦;沒有思想的舞蹈藝術就會黯然失色,就無法激起人們的情感;不反映人的本性的舞蹈,就會被歷史的
巨浪所淘汰,從中感誤到作品中偉大的人格力量,并化為自己的人生理念。
四、舞蹈有助于拓展和提升思維能力
審美能力的培養。審美能力是人們發現、感受、鑒賞以至創造美的能力,即對客觀事物的審美價值進行分辨、品評時所必須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創造力。它是一個綜合結構,是欣賞力和創造力的有機融合,是人類獨有的能力。一個人的審美能力的高低,制約著其情感的豐富程度和精神境界的高低。
舞蹈作為一門最美、最崇高、最富有魅力、最能讓人心曠神怡的藝術。它的高雅
與美妙稱得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精華,那優雅的舞姿,輕巧的跳躍,和連續不斷的旋轉常常把人們帶入夢幻般的藝術境界。一般來說,欣賞和完成一部舞蹈作品需要敞開心扉、傾注熱情,通過人的感官通感以及借助一系列積極能動的心理活動,才能達到對作品的完整把握與感悟。在此過程中,欣賞著被舞蹈所呈現的美所引發的情感和意向開始向理性思維邁進并與之結合,由此生發出的豐富意蘊使精神世界獲得了空前的充實并進而達到舞蹈欣賞的最高境界。所以舞蹈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創造能力的培養。“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藝術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藝術鑒賞與審美的層面上,更重要的是挖掘潛質、開拓思維、培養和提高人的創造能力。對于理工科大學學生來說,創新能力不是指具體的舞蹈創作,而是將舞蹈欣賞作為催化劑,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而在自己的學科領域里發揮想象和培養創造能力。
科學和藝術是相通的。科學與藝術共同的目標都是認識客觀世界,共同的特點都是以豐富的想象力為基點,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通過《中外舞劇欣賞》等藝術教育課程,使理工科大學生們不僅學習舞蹈知識和舞蹈藝術風格的特點,對于舞蹈相關的歷史、人文、風格有進一步的了解,更深刻的意義在于引發他們對藝術美、對美的本質等作哲學層面的思考,后者對大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具有難以替代的作用。
五 、舞蹈活動有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幫助他們塑造健康心理
追求健康是全人類共同的目標。舞蹈是通過人體動作來塑造藝術形象的,人體是
舞蹈藝術的工具和媒質,讓身體運用自如的傳情達意是舞蹈的前提。所以,堅持不懈地從事舞蹈學習,不僅可以矯正學生坐、立、行的不良體態習慣,還可以使形體更加勻稱、健康,并由此散發出一種良好的氣質和魅力,使之在身心的協調互動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現代人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更強調心理的健康。但由于中國高校藝
術教育的滯后,大學生在藝術上的“營養不良”,導致心里上的不健全,對真、善、
美的認識和理解出現了偏差。諸如自我個性膨脹、審美傾向扭曲、信仰危機以及極端的愛情至上等,致使人變得越來越現實,越來越浮躁,越來越功利。大學生只有科學文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學校開展舞蹈活動和開設舞蹈實踐課程,對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無疑是一種有效的好方法,這應該成為我們轉變教育觀念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舉措。在舞蹈活動中,優美動聽的音樂、活潑歡快的氣氛、美妙動人的舞姿將以十分微妙的通道傳遞并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感受生活、感受對生活中美的創造,并在這種感受的基礎上去認識生活、創造生活,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中幫助學生遠離現代人可能出現的心理疾患。寓教于樂,讓舞蹈成為使人充分舒展自由心靈的一劑良藥。
高校舞蹈教育可以通過作品介紹、舞蹈鑒賞、舞蹈實踐等內容使學生在潛移默化
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心靈的凈化,領悟藝術、升華思想、提升能力、完善自我,喚起他們的審美情感和創造激情,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為他們今后“安身立命”、“匡扶天下”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蘭州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