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為了更好的在市場競爭中立足,以其低廉的組織成本、靈活的經營運轉方式、便捷的轉移進退等很好的迎合了我國經濟發展需求。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問題,例如組織制度問題、經營模式問題等,這些問題造成很多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步履維艱甚至破產的結局。
1 中小企業質量成本控制理論
1.1 中小企業的特征
中小企業是依照法律設立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利于滿足社會需求,創造就業機會,生產經營規模屬于中小型的各種所有制和各種形式的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具有經營運轉方式靈活多變市場適應性強等特點。中小企業是緩解我國就業壓力、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是我國科學技術創新的主導力量,起著大企業無法取代的作用。
1.2 質量成本控制的主要程序
1) 健全質量成本管理的組織體系
在中小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不像大型企業人力資源上的正規組織結構及各級管理層的專職專責,多數中小企業由于受經營規模和人力資源的限制,中小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往往身兼數職,職能部門也肩負著多項職責。這種組織結構很容易給舞弊者造成內部控制漏洞創造可乘之機。因此必須將有關職責以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確,加強內部控制,從而實現安全生產。
中小企業生產規模小、管理及操作人員少,管理面不像大中型企業那樣具全面和層次分明;在管理內容上也不是像大中型企業那樣面面俱到,而是比較狹窄不專業和系統。這些企業不是以月度或年生產計劃來安排生產,而是以銷定產的來安排每天的生產任務;可以沒有以設備維修計劃或設備完好率的檢查來維護設備的正常運轉,而是在設備出現故障時由維修工人負責修理;在內部信息傳遞方面也不是以有固定的形式,而是有問題就去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了,不會留下相應記錄。所以,在中小企業實施正規的職業體系更加重要。
中小企業常常不設具體職能管理部門,廠長往往將企業各項管理工作獨攬,即使設有有些管理職能部門,廠長往往也不把其當作一個管理層次,習慣于忽略之直接向各層發號施令。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工作廠長都親力親為,造成在管理上完全依賴于廠長,各項責任當然也由廠長承擔,形成家長式管理。這是家庭作坊式管理思想造成的結果,正因為是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少對管理原理運用不正規,中小企業更易形成家長式管理。
2) 對產品整個壽命周期進行全過程的控制
新產品開發系統的質量成本控制。 產品設計的能否符合消費者需求,能否預防質量問題,能否在產生問題是有所退路將損失將提到最少決定著產品整個壽命周期的質量成本控制。如果開發設計過程設計出現差錯,會導致后來一切工作和生產上的努力都白費,并給產品留下的后遺癥.這不僅嚴重影響質量使交貨前的內部故障成本升高,而且會導致產品銷售后大量的退貨、保修、索賠事件發生,使得外部故障成本提升。
生產過程的質量成本控制。產品的生產過程是產品質量形成的過程,其目的是生產出符合設計質量要求的產品,控制生產過程的質量成本,就是要以最低的成本保證最佳的加工水平。達到穩定地生產出符合設計要求的質量水平的產品。
銷售過程的質量成本控制。只有把商品的所有權轉讓給購買者,才標志著產品為社會所承認,產品的價值才得以實現。銷售過程是產品使用價值和價值實現統一的過程。因此,、在制定銷售計劃,確定產品價格,制定促售的策略,選擇銷售渠道,組織產品發運和貸款回收,進行售前售后服務,組織和承接定貨等等環節,都是考驗產品實際質量成本控制的過程。在銷售過程中,折價損失的發生,保修、退換、索賠“三包”管理費用的支付,訴訟費用的發生等等,說明這一過程與質量成本的形成息息相關。
2 我國中小企業質量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企業領導者的質量成本控制意識薄弱。我國很多中小企業實施的是家族化、集權化的組織模式,企業的各項工作的決策權以及資源的分配權基本集中在最高管理者手中,但中小企業高層管理者又往往重視生產過程、忽略視質量管理,在質量管理方面投入不足,這使得許多中小企業普通員工缺乏必要的質量管理方面的培訓,質檢部門缺乏必要的檢測儀設備,企業正常的質量管理都工作無法展開,更不用說質量成本控制與質量改進工作了。因此,中小企業領導者的質量成本控制意識薄弱嚴重制約了現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特別是質量成本的降低。
忽視質量成本控制是一項企業各部門相互配合的系統性工作。企業質量成本的形成是企業各個部門共同合作的結果,特別是與產品質量成本相關的設計部門、生產部門及銷售部門、售后服務部門是質量成本控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主體。質量成本控制是對產品整個壽命周期進行全過程的控制,質量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需要各部門相互配合,而不僅僅是質檢和會計部門的責任。如何發揮每個質量成本相關者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是企業質量成本控制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由于責任的分隔和利益的無關,造成部門之間業務上的隔閡。許多企業各部門之間不顧全局只關注所屬部門的成本控制,造成整體的控制失效。例如設計部門為了實現成本目標不惜減少設計環節的調研試驗成本,可能會導致生產銷售環節損失成本更大比例的升高。
3 中小企業質量成本控制的對策與建議
強化最高領導者的質量意識。領導者應通過制定適當的、與質量相關的生產作業標準來評價企業及員工的績效,通過制定相關的獎懲制度來激勵員工,以促進整個企業的持續的改進。領導者可以支持、指導生產作業標準及操作規程等的制定及修訂工作,策劃并制定生產方案,明確各方責任,合理利用績效考核手段,激發員工的積極性。領導者可以利用獎懲制度的導向作用,引導員工行為,合理調整質量結構,增加收益,并更好地適應生產的需要。領導者在質量管理中處于特殊的位置,具有特殊的職責。他們應將本企業的宗旨和經營方向與內部環境統一起來,創造一個穩定、團結,和諧、有序而又高效的環境,使全體員工能充分參與質量成本控制的各項活動,實現企業的預定目標。
強化部門之間的聯系。質量成本控制是一項需要企業各部門和生產經營的各環節配合的綜合性工作。為此,在質量成本控制過程中,各部門人員要積極配合、協調行動,實行科學的管理,保證企業質量成本控制順利進行。生產部門、銷售部門和其他各部門之間要互相溝通成本控制方面的信息,交流成本控制方面的經驗。并且企業上下級之間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廣泛的質量成本控制網絡,才能達到質量成本控制的預期效果。
制度建設。沒有制度限制就不能保證成本控制運行,就不能保證成本控制質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額管理制度、預算管理制度、費用審報制度等。建立一套科學的責、權、力相結合的獎勵制度,激勵職工努力向上,爭創佳績
總之,中小企業想保持自己的低成本、高質量優勢,維持自身生存、發展和創新,就必須跳出傳統的框框,站在戰略的高度重新審視質量成本,充分考慮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結合自己的質量市場定位,優化成本控制。
(作者單位:石家莊工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