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專業性勞動與社會保障人才存在大量缺口。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因為起步較晚、輕實踐技能、滯后于需求、缺乏特色,導致本專業人才競爭力不足,就業壓力大。該文結合當前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需求層次、國內高校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突出問題,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就創新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新型勞保專業人才,提高崗位能力方面分析探討并提出建議。
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市場和就業市場的地位在國民經濟發展整體布局中舉足輕重,社會保障機制也是維系勞動力市場穩定和實現再就業的關鍵,關系著國民經濟發展態勢的總體穩定;當今時代企業間的競爭更多傾向優質人才的競爭,人力資源模塊成為企業經營重要模塊被愈發重視,企業間人力資源競爭日趨白熱化;為了適應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日益受到重視。但我國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落后,專業課程開設比較晚,相關專業人才缺乏社會實踐鍛煉。培養實用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和創新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成為重中之重,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二.培養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的必要性分析
我國的國情決定了需要大量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我國人口壓力大,從人口基數的層面就對復合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數量和質量提出了較高水平的要求;公共服務水平逐年升高,需要大量的實用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社會保障工作對專業性要求較高。專業化培養勞動與社會保障人才是公共服務的發展要求和必然趨勢。
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推動勞動與保障專業人才需求量激增。隨著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就業壓力、失業、醫療、養老等社會問題日益凸顯,社會保障體系直接關系著社會穩定;我國人口紅利消失,老齡化加重了經濟發展的勞動力需求壓力,提高勞動力素質、促進再就業是勞動力市場的工作方向之一;社會保障工作的專業化水平不高,社會保障制度不發達,使我國實用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更加匱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需求呈現多樣化趨勢。隨著企業勞工勞動關系日益受到重視,員工各項薪酬福利制度化規范化,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交集日益增多,面對具有全面競爭力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綜合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必須實現自身專業特色,實現多樣化素質能力建設才能滿足市場化競爭需要。
三.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需求與培養過程中的問題及新趨勢
國內現有100多所高校開設了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 30多個碩士點、7個博士點,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梯隊已經初步形成。但是面對當前的市場需求,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我國尚處于人力資源市場開發初期階段,政策條件、經濟團體、高校聯合體、評估體系等多項條件仍處于萌芽階段,因此我國人才培養未能緊扣市場脈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仍需大量投入。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建設乃至大部分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面臨三個短板。
我國現有職業資格認證體系由職業資格認證部門主要通過“限制測評對象條件”、“考查知識點全面”、“試題層次多樣”對各行業人員職業能力測試有較好參考意義。但職業資格測評對象主要針對在職人員,其次我國沒有指導性政策規定或特定機構制定大學生職業綜合能力表,職業資格認證部門也未與各地高校及用人單位團體建立實時交流機制,考察認證方式仍以原始筆試形式(客觀題為主體,配合主觀題),側重理論知識考查;題庫較為老舊,不能體現最新市場需求趨勢;在校大學生備考普遍以背誦教材知識為主,針對實際崗位技能評估參考價值較低;
我國大多數單人單位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需求層次不清,無科學統一的崗位需求標準,無法完成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崗位能力進行科學評估;
國內高校制定本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環境較為封閉,角度較為單一;主要為部分高校自行依照相關標準設定,部分高校模仿其他培養方案。培養方案無有效組織促進高校間交流促進、無特定企業聯合體提出市場需求趨勢,導致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培養方案設置偏重學科基礎知識,輕視市場需求,普遍無特色以及競爭優勢。
上述問題導致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普遍偏差,不能滿足當前就業市場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要求.
四.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完善
國外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建設起步早,實踐過程豐富,取得多種先進經驗.如“雙元制”通過校企協作,完成培養人才全過程;TAFE模式圍繞各專業人才就業能力,加拿大CBE模式從崗位需要確定能力目標,通過課程開發委員會制定能力分析表設置課程,針對能力要求進行考核;這些先進模式對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可參照上述先進經驗基礎,進行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并進一步完善。針對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創新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時必須解決上述三大的短板。
(一)創新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培養模式第一階段:以彌補三大短板為任務。
建立具有權威性的高校聯合體;由一所或幾所高校發起,聯合高校中學科設置相關性較高、學科領域中交流較為密切、區域影響力較大的高校,建立針對學科建設和專業培養方案改進設置的高校聯合體。高校間共同交流以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為代表的相關專業特色培養模式,共同優化培養方案。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在中部地區財經類高校中有一定實力和影響力,可試接觸江西財經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山東財經大學、山西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及其他財經類高校和經管類專業實力較強的綜合類高校等,成立中部地區經管類專業高校聯合體。以專業為單位,各校學科專業負責人共同協調設置有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增強學生綜合能力。此舉解決上述第三塊短板。
建立企業崗位能力認定聯合體;高校聯合體建立后,高校應積極利用自身企業資源網,共同建立具有龐大基數并有較大行業影響力的崗位能力認定聯合體,聯合體內企業可優先享受經管類高校聯合體內各成員的優惠性校招政策。此舉有利于幫助高校明確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完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降低企業招聘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甄別難度,促進用人單位明確招聘對象能力要求;聯合體成立后,由高校聯合體成員積極聯系企業,并結合歷史數據,校企協同建立崗位專業方向“人才素質要求數據庫”,并由相關專家建模分析,完成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專業人才需求能力表》;同時高校聯合體與企業聯合體可協商建立大學生實習基地,作為高校考察專業培養方案科學性的重要載體和企業優先了解高校學生素質或提前招錄優秀畢業生的高效平臺。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生平均每年約35人,平均初次就業率約為92%;最終就業去向分析中約9%的畢業生進入國家機關或事業單位;13.5%畢業生升學;約78%進入企業工作,其中11%進入國企。以安徽財經大學財公院為例2013年度聯系招聘企業37家,安徽財經大學近年來平均每年擁有招聘企業資源超過500家。可由學生處就業指導中心牽頭,一方面利用近年來畢業生就業數據資料(畢業生離校前網上填寫就業信息調查表)積累本校畢業生歷年就業數據,分析行業去向、崗位去向、專業培養模式設置求職中優劣勢,獲得畢業生崗位能力優劣分析;另一方面通過對聯系密切或有行業代表性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完成各專業“人才素質要求數據庫”;配合各大財經類高校類似數據庫,共同分析得出《專業人才需求能力表》。此舉可解決第二塊短板。
經管類高校聯合體和企業認定聯合體完成后,由高校牽頭聯系我國職業資格認定部門,共享數據模型。高校聯合體根據“專業人才需求能力表格”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并依靠大學生實習基地檢驗培養模式,考察學生自身能力建設情況。此舉解決第一塊短板。
至此,建立新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以及其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條件已經基本具備。
(二)創新建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第二階段: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設計執行,按步驟完成在校生崗位能力檢測評估。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設置:依據《專業人才需求能力表格》,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擬由三大模塊構成:“高校人才培養方案模塊;職業資格證書模塊;實踐訓練模塊”。其中,“人才培養方案模塊”由財經類高校聯合體依據《專業人才能力需求表格》和專業崗位發展方向制定,各高校決定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為代表的教學培養方案課程設置,以筆試等常規考察方式評定成績;“職業資格證書模塊”由學生完成培養方案中主要課程時,由學校指導考取相關資格證書,以是否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為標準評定成績;“實踐訓練模塊”由各高校校篩選學生分批參加實習基地實習,鼓勵其他學生自行實習,實習時間由大學三年級結束之暑假期間至大學四年級開學兩個月后結束,以實習單位對實習生本人實習經歷評估和任務完成分析作為評定依據得出成績。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評價體系方面: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在校學生完成培養模式3個培養模塊后,各高校將根據《專業人才需求能力表格》,統一從“專業知識”“邏輯運算”“崗位技能”“個人提升”4個維度共同評價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生,并依統一標準將學生崗位能力劃分為C級(合格)B級(優良)A級(優異)三個等級。
其中,“專業知識”維度,由個高校根據在校學生考試課成績評定,主要考察專業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邏輯運算”維度,主要有高校聯合體統一上機網上考察,考察在校學生數學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文案寫作水平等行政職業能力;“崗位技能”維度,主要由學生在校期間,實習單位依據實習期表現和實習成果評定,主要考察實踐能力和職業資格證書獲取情況;“個人提升”維度,主要依據學生在校經歷,如學生干部任職、各類競賽獲獎、各類榮譽獲得情況依照統一標準劃分。
完成上述評估后,高校聯合體和企業評價綜合體共同認定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能力測評結果。如“AAAA”表示: “專業知識”“邏輯運算”“崗位技能”“個人提升”全部為優異;“AABB” 表示: “專業知識”“邏輯運算”優異,“崗位技能”“個人提升”優良;等以此類推;每個同學將根據自身能力特點獲評相應崗位能力類型并錄入就業推薦表。新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在校大學生、高校、用人單位三者有機統一協同發展,專業人才培養緊扣市場需求方向,促進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生從業能力提高,優化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降低企業招聘應屆大學生難度,簡化企業招聘流程并促進招錄科學性,提高社會資源利用率,實現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發展。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 指導老師: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