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通過對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素質教育問題研究,在分析當前學校學生的素質教育問題的基
礎上,進一步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指出當前高職教育應積極構建以職業精神為核心的素質
教育平臺,把培養具有職業精神與職業技能相融合的素質教育作為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目
標。
教育部對高職學生的職業文化素質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要大力加強職業文化教育,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貫穿于培養的全過程。當前職業教育偏重職業技能教育,忽視職業精神教育,學生畢業后不能受用人單位青睞,影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因此,本文主要以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為研究對象,就以職業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問題展開研究。
一、當前學校素質教育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當前學校素質教育存在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對大學生職業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當前從企業反饋情況看,我校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尚有諸多不足,企事業用人單位滿意度有待提高,不少學生在工作中表現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愛崗敬業精神、誠實守信精神、團隊協作精神等,因此,學校除了要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外,我們更應該幫助學生提升職業價值觀、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行為習慣等,以使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到全面的提升。
(二)當前學校素質教育存在問題及影響因素分析
社會因素:當前社會實行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競爭性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價值的實現,但市場經濟的利益最大化原則導至不少學生對物質的盲目追求。此外,社會風氣不正也極易使他們對社會消費產生不平衡心理,在這種社會負面現象的影響下,部分學生思想觀念受到影響。
家庭因素:當前95后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子女溺愛導致學生不健全性格。不少學生表現為自我意識強、意志力薄弱、抗挫折能力弱等缺點,對子女缺乏基礎文明素質教育,在物質上有求必應,養成了學生不愿意吃苦習慣,不愿意講奉獻的意識。
學校因素:當前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技能,但在學生的職業養成方面卻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對自我要求放松,不注意全面提高素質的現象。另一方面,教師也沒形成沒有起到職業精神示范榜樣作用,不少教師沒有認識到教書育人是本職工作。
個人因素:高職學生進校時大多在18、19歲,他們大多是高中學習基礎比較差,進入高職后,有沒有明確的目標,造成對自己不自信,產生挫折感。另外現在就業壓力較大,許多學生會覺得讀書無用的思想。
二、當前學校素質教育工作開展的基礎
1.“培訓”的基礎
大學生成長輔導課。目前,學校學生處正在推行《大學生成長輔導課》,根成長輔導課內容主要是學生的安全教育、誠信教育、禮儀教育等,每月安排一個教育主題,協調教務處,把《大學生成長輔導課》安排在課程表上,輔導員根據課表的安排對學生進行專題教育。
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課。當前,學校把《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設置為公共必修課程,課程定位為全校各專業學生基本素質與能力模塊中的必修課程,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能正確認知自我,了解職業環境和社會需求,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掌握求職技巧,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卓越創業素質培訓。學校團委從2012年開始,每年舉辦創業素質培訓,旨在向大學生普及創新創業教育,給準備參加創業競賽的同學們提供創業指導,講師主要由校內具有職業指導師資格及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職員工組成。
2.“體驗”的基礎
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學校每年針對新生舉辦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以各二級學院為單位,在新學期內完成所有新生素質拓展培訓。
大學生參與創訓樓的實踐。學生創訓樓是鍛煉大學生創業精神,砥礪誠信品質的良好平臺,從2010年至今,已有四屆學生共420人參與了創訓樓的實踐,培養了學生的風險承擔意識,獨立開展業務的工作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學生會主席直選活動。學生會主席直選活動從2011年開始,透過海選產生學生會主席,學生參與學生會主席直選,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抗壓能力、公關能力和溝通能力。
組織學生參加假期實習實踐活動。目前學校已漸步開展,并已形成工作體系,這包括由就業指導中心組織或學生自行參加的假期企業實習活動,以及團委組織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等。學生參加假期實習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大學生進行職業興趣探索,幫助大學生進一步確立自己的職業方向,促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得到工作能力的鍛煉,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
開展“贏在校園”職場體驗活動。由就業指導中心聯袂社會培訓機構打造,此項活動是多數企業“員工入職培訓”的必選項目。該項目對于幫助大學生塑造企業員工核心價值觀有很大裨益,透過兩天三夜的活動體驗,使學生在“忠誠度、責任、承擔”等素質方面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并得到較大的提升。
以賽促學提高大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技能是學生職業素養的表層部分,也是企業判斷其是否具有職業素養的核心指標之一。現階段,各二級學院已經形成了以專業技能競賽為基礎的品牌活動。
3.“浸潤”的基礎
校園文化滲透優秀的企業文化。目前校企合作訂單班的課室、實訓室、創業實踐中心都有不同程度的嵌入,給校園文化注入了更加多元的要素,也體現了高職院校的文化特色。
開展企業家大講堂活動。目前該活動各單位都有舉辦,但體系較為零散,學生受益面不寬,多數以為畢業生開展就業指導為切入。
校內設立勤工助學崗位。目前校內勤工助學主要是依據各部門工作需要,安排家庭困難學生參加,勤工助學的教育內涵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三、構建以職業精神為核心的三大平臺建設
大力推動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塑造平臺建設,構建以職業精神培養為核心公共課基礎平臺、第二課堂實踐平臺、園文化染缸平臺,注重在各個環節中滲透職業文化教育,讓學生受到良好職業文化的熏陶,從而提高職業文化素質。
(一)不斷提升“培訓”的效能,發揮公共課基礎平臺的作用。
構建以職業知識為核心的大學生成長輔導課。在當前課程的基礎上,融入更多職業素養提升的課程內容,引導同學們認識到塑造優秀職業素養(職商)的重要性,以此來促進學生對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技能等素養內涵的認識與理解。
構建以職業意識為導向的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課。確實發揮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課的作用,做好新生職業生涯規劃,著力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意識。使學生能夠清楚自己的個性特征(氣質、性格、能力和個性傾向),據此來確立其未來的職業目標,并結合自身環境和學校所提供的學習資源,明確自己的發展路徑,以此來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意識”。
構建以職業操守為訓練的學生創業素質培訓。在目前團委舉辦旨在向大學生普及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上,將來優化創業培訓,拓展講師的來源,特別是引入具有創業經歷的企業人,在崗企業經理,另外要豐富培訓的內容,改革培訓的模式,提升培訓的效果,透過企業家及經理人的言傳身教,著力提升大學生的“職業操守”。
(二) 不斷優化“體驗”的作用,發揮第二課堂實踐平臺的作用。
完善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提升素質拓展活動的內涵,使活動的成效在進一步提升“協作意識”的同時,著力打造大學生的“獨立性、責任心、團隊精神”等。
發揮創訓樓的創業實踐育人功能。要進一步發揮創訓樓的作用,采取“科學化引導、體系化指導、系統化檢測”的手段,有意識地培養大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作風、職業”等隱性的職業素養,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
優化學生會主席直選活動。要深化選舉制度改革,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同時,要發揮直選學生會主席的作用,透過參與學校決策管理來提升自己的決策能力、溝通能力等。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責任心、敬業精神、團隊意識”等素養。
倡導學生積極投身假期實習實踐活動。應在校園著力營造濃烈的假期實習氛圍,引導更多的大學生珍惜假期實習實踐機會,為自己打造第二張“學歷”奠定堅實基礎。
豐富“贏在校園”職場體驗活動。應著力于常態化、體系化建設,要吸引更多的企業、社會培訓公司參與此項活動,使更多的學生能夠得到熏陶。
強化大學生的職業技能競賽。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給予加強:一是引導企業專家參與;二是提前做好培訓,且培訓的導師皆來自企業;三是拓展跨專業復合型專業技能活動,強化學生跨專業、跨行業自我提升專業及能力的意識。
(三)不斷擴大“浸潤”的范圍,發揮校園文化染缸平臺的作用。
校園內導入優秀的企業文化。應著重將企業文化導入校園文化,使優秀企業文化成為校園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透過“校園環境的企業文化塑造”、“校園活動的企業文化融入”等,使學生能夠浸潤在具有優秀企業文化因子的校園文化中,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定期開展企業家大講堂活動。應著力以“企業家的特質”為主題的大講堂活動,譬如創新創業特質、艱苦樸素特質、誠信守信特質等。向大學生普及企業家的優秀特質,使同學們在優秀企業家的榜樣力量中累積“職商”,逐步提升自己的職業素質。
拓展校內勤工助學崗位。應該對參與勤工助學的學生有體系化的要求,譬如要求同學們在參與勤工助學的過程中,要形成對于職業人工作要求的自我提煉,并形成報告。特別是希望學生透過參加校內勤工助學,與優秀的老師一起工作,從老師身上學習優秀職業人的標準,并按標準要求自己,逐步將自己培養為一名優秀的準職業人。
總之,以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宗旨,通過構建以“培訓、體驗、浸潤”為主題公共課基礎平臺、第二課堂實踐平臺、校園文化染缸平臺,把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技能等作為提高大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內容,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促使學生成長為具有優秀職業素養、受企業歡迎的準職業人。
(作者單位:廣州城建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