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高職學生黨建工作機制建設內涵的基礎上,闡明高職學生黨建工作機制建設必須遵循的原則,并對高職學生黨建工作思想建設機制、組織建設建設機制、作風建設機制、制度建設機制創新作出探討。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4年湖南省情與決策咨詢研究課題《中國夢視野下的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機制建設創新研究》(編號:[2014BZZ109])階段性研究成果。
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現階段的中國夢。中國夢是14億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宏偉目標。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人民的夢,人人出彩的夢。
高職院校旨在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加強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顯得非常重要,而良好健全的工作機制是高職學生黨建工作健康發展的必要保障。因此,在中國夢視野下加強高職學生黨建工作機制建設研究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機制建設的內涵
構建高職學生黨建工作的長效機制,是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提升高職學生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的必由之路。所謂黨建工作機制,就是指:“經過實踐證明有效的,通過總結歸納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并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保障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簡單地說,機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機制建設是指高職院校黨組織構建相應的組織體系,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來保障和規范學生黨建工作,確保學生黨建工作有序有效。
二、中國夢視野下高職學生黨建工作機制建設應堅持的原則
主題性。中國夢深刻回答了對“樹立什么樣的理想、怎樣實現理想”,“實現什么樣的目標、怎樣實現目標”這一關系到黨和國家命運的根本問題,反映了當代中國發展的客觀需要,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指導意義。中國夢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新時期新形勢下黨的指導思想。高職學生黨建工作必須遵循以中國夢為主題的原則。
主體性。人民主體性是中國夢的鮮明特征,也是新一屆黨中央和政府鮮明的執政理念。實現中國夢,只有最大限度地凝聚最廣泛的力量,才能匯聚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因此,高職學生黨建工作必須遵循學生主體性的原則,教育、團結、帶領一切可以教育、團結、帶領的學生,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實踐性。中國夢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是道路,是旗幟,是目標,是藍圖。中國夢不是虛無的夢,而是有步驟、分階段的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實在在可以實現的奮斗目標。因此,高職學生黨建工作必須遵循實踐性的原則,實實在在地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每個學生的奮斗都成為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動力。
三、中國夢視野下高職學生黨建工作機制建設創新
以中國夢為主題內容創新思想建設機制。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思想建設機制是指在高職院校黨組織的領導下,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采取必要的方法、措施和載體對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專業技能、理論學習結合社會實踐、知識傳授結合素質培養”等總體要求,創新學習內容與方式。
加強分類指導,針對正式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廣大普通學生等不同層次,建立完善規章制度,盡可能地擴大受教育面,真正發揮黨建工作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龍頭作用,提高學生整體思想素質。
創新實踐載體,克服以往的從理論到理論的模式,讓學生在學習、工作、生活等實踐中自主學習中國夢、自主踐行中國夢。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重能力輕素質、重專業輕思政、自律性較差等特征,從理論到實踐、從教師到學生、從人才培養全過程、各環節創新考核評價機制,以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按照人民主體性的內在要求創新組織建設機制。實現中國夢,關鍵在黨,歸根結底在人民。所以,中國夢的人民主體性,主要體現在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戰斗堡壘作用,體現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更體現在廣大人民群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動力。高職院校根本職責在于造就億萬計的高素質高技能型的勞動者,是中國夢的重要主體。高職學生工作黨建工作組織機制建設創新主要有:
完善院校黨委—二級院系黨總支—學生黨支部三級學生黨建工作體系。三級結構職責明確,各司其職,確保學生黨建工作有條不絮。
完善組織程序。在《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的規定的基礎上,高職院校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完善教育、培養、選拔、推優、發展、考察、公示、管理等機制,確保黨建工作健康有序、作用發揮。
創新激勵機制。強化典型示范、正面引導,通過精神激勵、榮譽激勵、工作激勵、目標激勵等方式,創新考核及評估的載體和方法。并加強考核及評估的結果運用,充分激勵、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并激勵廣大學生群眾昂揚向上,奮發有為。
按照群眾路線的根本方法創新作風建設機制。黨的作風關系到黨的形象,關乎黨的生死存亡。實現中國夢,必須從轉變作風開始。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政治路線和工作方法,其實質是如何處理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群眾路線,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高職學生工作黨建工作作風建設機制創新主要有:
高職院校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讓全體師生深刻領會群眾路線的內涵、要求和方法,提高踐行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能力。
通過完善師德師風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規范化學生管理,把黨員、學生工作、學習、生活作風貫穿于學校“學風、教風、校風”建設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創建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和良好氛圍。
通過深入開展“反四風”活動,把黨內監督、群眾監督與輿論監督等有機結合起來,加強監管,加大檢查工作力度,完善民主評議、黨性分析、黨員民主生活會制度等途徑,倡導求真務實、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學生,批評與自我批評、艱苦奮斗的良好作風。
按照科學化的建設目標創新制度建設機制。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這是由深刻變化著的世情、國情、黨情決定的。在當前歷史條件下,以十八大精神和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積極探索以教育夢助推中國夢,以中國夢提升高校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尤為重要。
建立健全制度完善機制。高職院校黨委要根據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際情況,善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要在建章立制上做細做實。正如習近平指出的:“以科學制度保障黨的建設,最根本的是嚴格遵循執政黨建設規律進行制度建設,不斷增強黨內生活和黨的建設制度的嚴密性和科學性,既要有實體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推進黨的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建立健全制度落實機制。在健全制度建設的基礎上,認真抓好制度的學習、教育、宣傳、執行、檢查、監督、考核、評價,以防制度的“虛無化”、“形式化”,使全體師生對制度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作者單位: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