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是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證券監管機構監管上市公司的主要途徑,也是上市公司必須履行的一項法定義務。該文指出了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著信息披露不真實,不充分,不及時等問題,并著重分析了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提出了規范上
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途徑。
信息披露是證券市場有效運行的基礎,研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問題及相應解決對策有利于上市公司提供全面、可靠、準確、及時的信息,有利于使用者做出科學的決策,有利于提高資本市場效率,提高中國證券市場透明度,促進資源的最優配置。
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
我國法律法規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主要是以下幾大塊內容:(1)公開發行募集文件,即招股說明書;(2)上市公告書;(3)定期報告,包括年度報告和中期報告;(4)臨時報告,主要是重大事件公告、上市公司的收購或合并公告;(5)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持股情況;(6)證券交易所要求披露的信息;(7)其他信息。
3 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3.1 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
信息披露的非主動性。上市公司應當依法真實、及時、完整地披露其有關信息,這既是公司應該主動承擔的一項義務,也是廣大投資者應該獲得的一項基本權利。然而,有些上市公司卻不愿積極、主動地向社會公眾披露公司信息,它們把信息披露視為一項額外的負擔,總是抱著一種能夠不披露就盡量不披露、能夠少披露就盡量少披露的心理。
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失真,披露的信息不是公司財務及其經營狀況的真實體現。主要表現有:第一,文字敘述失真,即有意歪曲經濟業務的內容。第二,數字失真,經濟業務本來是合法的但在作會計處理時,經濟業務的數據不真實,有意地擴大或縮小經濟業務的數量。
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披露信息內容不充分主要表現為對資金投向、前次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和利潤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企業償債能力披露不充分;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持股變動情況披露不充分;關聯交易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政府有關政策變化對公司影響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等。
信息披露不及時。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與其股票的市場價格是息息相關的,及時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資者作出正確的投資判斷;不及時的信息披露,卻為內幕人員利用時間差進行內幕交易、牟取暴利或及時避險提供了條件,這對于普通的中小投資者而言,無疑是極不公平、不公正的。
信息披露不嚴肅、不規范。在我國,有許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隨意性很強,更有甚者未經監管部門批準,就擅自決定公布涉及國家經濟決策方面的重要信息,或是為造市而制造大量小道消息。這嚴重破壞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有些公司披露的中期報告過于簡略,無法進行財務分析與評價;部分公司的財務報告中不提供上年同期相關的重要據數等等。
3.2 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問題的原因分析
信息披露成本與收益不對稱。上市公司向社會公眾披露公司信息有利于增強證券市場的透明度,有利于證券市場的規范運作。然而,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信息披露的成本與收益并不對稱。這種不對稱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信息披露的成本與收益不對稱。其次,信息欺詐的預期成本與收益不對稱。
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很不完善,其主要表現是:
董事會對經理層的制衡不力。董事會的一項重要職能是對公司的經理層進行有效的制衡,而董事會成員全部或部分在公司任職,就等于自己制衡自己,自己評價自己。
獨立董事制度成為一種擺設。建立獨立董事制度有助于公平地維護全體股東的利益。然而我國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的人選一般是由董事會決定的,而董事會則是受大股東控制的,因此獨立董事本身就不“獨立”,他們根本就不可能站在全體股東的立場公正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因而引發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不真實,不準確等問題。
注冊會計師執業不規范。審計工作缺乏獨立性;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不合理。再次,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證券市場監管不力。證券監管部門由于監管責任不明確,監管手段、方法不先進,監管人力不足和少數監管者業務素質較低等原因,導致監管力度不夠,監管效果不好。監管者、執法者并未完全按《證券法》依法監管,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
對違規、違法事件的處罰一般過輕,該嚴懲的沒有嚴懲,該重罰的沒有重罰,該追究刑事責任的而沒有追究,對違規、違法者的處罰不痛不癢,使得一些上市公司更加膽大妄為,助長了其信息披露不規范的行為。
4 規范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對策
健全民事賠償制度。民事賠償制度,通過責令賠償受害投資者的損失,給違規者加上沉重的經濟負擔,不僅能有效地剝奪違規者的非法利益,也有效地動員了廣大投資者參與監控的積極性。
上市公司敢于鋌而走險的最主要原因是信息欺詐的收益大大高于其成本。要從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必須建立信息披露的民事賠償制度,并加大對信息欺詐案件的查處力度,這樣就可以大幅提高信息欺詐的成本,使造假者無機可乘、無利可圖。
加快法律法規及市場規則的完善,提高監管機構的效力。我國證券市場屬于政府主導型市場,當前必須進一步的轉變政府的職能,變政府直接行政干預為法律監督管理。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安排,進一步明確虛假信息披露行為的法律責任,增強其可操作性,以增加對其虛假信息披露行為的威懾性和有效性。
轉變政府職能并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建設后,完善市場規則對信息披露的監管單靠監管機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一個多層次、多機構共同監管體系,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實、充分、及時,才能預防、消除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虛假、遺漏和滯后。
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一個好的公司治理,是可以鼓勵公司向公眾披露更多的有用的信息,包括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存在問題等,并且確保這些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和及時。加強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會制度,引進獨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重要任務之一是要約束大股東的行為,解決國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問題。完善中小投資者的累積股票權和委托投票權制度,形成對大股東的約束,以切實保障中小投資者公平獲取信息資源的權利,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同時要建立對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有效約束機制,規范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行為。
規范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行為。規范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行為,關鍵是要使其能自覺地保持一種獨立、客觀、公正的執業立場。
應大力發展合伙制會計師事務所;實行會計師事務所聘用輪換制。再次,加大對注冊會計師的監管力度。
本文從研究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問題出發,分析了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指出了健全完善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途徑。相信,隨著我國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斷規范和完善,監管效力的不斷提高,我國的證券市場必將成為各國投資者爭相投資的重點。
(作者單位:華能扎賚諾爾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簡介:崔雪蓮(1984年12月),女,內蒙古滿洲里市人,工作單位:華能扎賚諾爾煤業有限責任公司,職務:科員,學歷:管理學學士、法學學士 職稱:經濟師
收取雜志地址:內蒙古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區運銷處經管科103室 1350060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