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儲備貨幣規模的過度增長是近三十年來世界儲備貨幣的最大的特征,是造成貨幣危機的根源所在。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深以及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攀升使得國際儲備貨幣的規模不斷上升,這種過度增長會給世界經濟帶來很多負面影響。該文分析了世界儲備貨幣規模過度增長的成因及其給世界經濟帶來的危機,并提出了如何控制這種增長來減輕危機的貨幣戰略。
世界貨幣儲備,是指國家持有的并可以直接用于國際支付的國際通用貨幣資金,國家用世界貨幣儲備來穩定匯率、干預外匯市場以及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的國際清償力,通過經常項目或者資本項目流向需要的國家和地區。從國際貨幣體系的發展歷史來講,金本位時期的英鎊、布雷頓森林體系,早中期的美元、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體系時期的美元、英鎊、日元以及1999年流通的歐元都是典型的國際儲備貨幣。從目前的國際貨幣儲備情況來看,美元、日元、英鎊、歐元、瑞士法郎等貨幣,都作為國際儲備貨幣使用,是儲備貨幣呈多元化的局面。
為了控制風險減少機會成本,一個國家持有的國際儲備貨幣應該結合本國的國際收支的情況制定,并以主權財務基金的形式對其儲備貨幣進行動態的管理。國際儲備貨幣的總和,必須要與世界經濟的發展相適應,過多的國際儲備貨幣會帶來很多問題。
美元、都遠、英鎊和日元是國際上四大儲備貨幣,其總額占世界外匯儲備總和的95%以上,從規模的角度講,全球儲備貨幣年均增速達到8.5%,但同期全球GDP的增速在2%-4%之間,也就是說儲備貨幣的增速大概是GDP增速的2-4倍,這說明世界儲備貨幣的量已經大大超出了全球經濟增長的需要,即世界儲備貨幣過度發行。
2.世界儲備貨幣過度增長的原因
美國經濟增長乏力。經濟增長強勢一般有利于該國或該地區貨幣提高其在全世界政府儲備資產中所占的比例。儲備貨幣國家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例每提高百分之一,其貨幣在世界外匯儲備中所占的比重就會提高百分之零點八。雖然歐洲經濟在同一時期并沒有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增長,但相比于美國經濟,還是表現出了比較優良的增長趨勢。美國經濟在經歷了最近一次新經濟繁榮后開始進入持續的疲軟期,再加上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和軍事打擊伊拉克等影響,使得國際社會對美國的安全環境不樂觀,這直接影響到了對美國的投資,大量在美投資企業離開美國,使美國經濟發生疲軟,這也決定了美元的強勢地位銳減。
2.2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
根據美聯儲公布的數據,現在美元中的百分之六十是在美國以外流通的,維持美元強勢的貨幣政策操作的空間很小。由于美元強勢政策的日益加劇造成的負面影響以及美國經濟的持續疲軟,美國選擇暫時放棄其長期堅持的強勢美元的貨幣政策。從2002年起,美國就開始實施了寬松的貨幣政策, 這就導致了美元的過過度發行,致使世界儲備貨幣的過度增長。
美元霸權的因素。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隨之而來的牙買加體系并沒能對美元的霸主地位產生動搖,美元霸權并非單一的經濟問題,而是美國政治、軍事利益的體現,也是與美國的本國利益相聯系的,而發達國家的經濟利益的沖突可能曲從于政治和軍事利益。美元霸權主義之下的國際貨幣金融秩序是一種不公平的制度,這種體系是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它忽略了甚至損害了他國的利益。有些過激貨幣秩序只是發達國家利益均衡的結果,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往往是表面的和象征性的。在這種不公平的體系制度下,美元的過度發行和低利率政策只要沒有影響到美國的利益,就不會受到實質性的約束。一般地,一個國家持續大規模的收拾逆差會導致本國的人民收入下降,失業率升高,國際儲備減少,國家的信譽度降低,從而影響到該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但是這些逆差和外債并不會給美國經濟造成很大沖擊。
3.世界儲備貨幣規模過度增長帶來的影響
給發行國帶來的影響。世界儲備貨幣的增長,能夠給貨幣發行國帶來很多好處。首先是鑄幣稅的收入,發行儲備貨幣的國家通過發行世界貨幣無償獲得了大量的鑄幣稅收入。研究表明美國每年所收入的鑄幣稅甚至達到了其GDP的百分之十。第二是低息融資的乘數收入,貨幣發行國家所發行的世界貨幣通過很多不同的途徑成為其他國家的外匯儲備,這對于貨幣發行國家來講是一種低息的融資手段,可以通過這種低息融資獲得儲備國所擁有的經濟資源進行生產和消費從而獲得利益。
但儲備貨幣的過度增長對于發行國也不完全是有利的,在如今儲備貨幣多元化的背景下,一旦發行國經濟實力的相對優勢有所減弱或者貨幣發行過多,儲備貨幣的地位就會下降甚至喪失。此外儲備貨幣的發行過由于過多發行儲備貨幣,導致全球的流動性過剩現象加劇,就會造成通過膨脹輸入而導致國內市場的嚴重通貨膨脹,帶來不必要的風險成本甚至經濟危機。
對流入國的影響。儲備貨幣是一種國際清償力,持有儲備貨幣可以對外匯市場的健康運行進行干預,但過多持有世界儲備貨幣會使資源使用效率偏低,并使本國經濟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儲備貨幣作為一種債權憑證,持有國是以很低的利息收入作為補償向發行國提供巨大的資金支持,所以持有國的資金不能夠有效使用。如果儲備貨幣的過度發行使得貨幣發生貶值,對于大量儲備該貨幣的國家,其外匯儲備會大幅度縮水,造成貨幣價值的蒸發。最終損失的是國民的收入。
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世界儲備貨幣的過度增長會導致世界貨幣的流動性過剩,使國際資金的流動規模增大。國際資金的流動雖然能夠使金融資產的價值得到實現,而實際上大多數的價值實現是通過過度的炒作泡沫來實現的,這使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更加嚴重。在固定匯率制度下,主權貨幣在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情況下會面對非常大的貶值或者升值壓力,對于尚未做好相關準備的國家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4.控制世界貨幣過度增長的措施
構建與世界經濟能力相當的國際貨幣體系。國際貨幣體系應該是建立在世界經濟水平基礎上主權貨幣國際地位的均衡關系,而主權國家的經濟實力的變化會直接導致國際貨幣關系的變化。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作為世界霸主的美國所推行的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核心依然具有相當的基礎,只是還有一些具備經濟實力的國家也開始發行能夠充當國際貨幣的本國幣種。但是由于國際貨幣體系隨著國與國之間經濟實力關系變化而變化的時間滯后性,經濟實力逐漸增長的國家,其貨幣的權利無法做到同時增長,國際儲備貨幣的發行在現有的結構下無法進行有效的約束。要想改變這樣的格局,就要建立獨立與國家的國際貨幣體系。建立反映世界各國信用的儲備貨幣價值衡量體系,從根本上消除以國家意愿對貨幣的控制,以一種公平的方式分配儲備貨幣,適應各國經濟實力。
控制發行國經常項目逆差和貨幣發行規模。發行國的經常項目長期存在大規模的逆差,但能夠通過資本項目的大規模順差而達到國際收支平衡的目的,這種特殊的調節方式保證了發行國的經濟不受世界貨幣儲備過度增長的影響而獨享利益。世界各個國家要聯合起來對發行國貨幣發行的規模進行限制,并加大儲備貨幣多元化的進程,使各方利益有效制衡,已達到減小儲備國所受的損失的目的。
非儲備貨幣國家適度持有儲備貨幣。費儲備貨幣國家應該根據本國的發展水平、抵御風險的能力以及其對外貿易依存程度等因素制定外匯儲備計劃,選擇合適的外匯儲備規模和結構。對于儲備貨幣大國來說,可以考慮把外匯儲備應用于戰略產業的投資和戰略物資的儲備。這樣既減輕了儲備貨幣貶值的風險,也可以利用這些實體資源對自己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提高本國資金的使用效率,防止儲備貨幣發行過的經濟對儲備貨幣流入國經濟的干擾。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