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一個女人,可以用的詞語有很多:美麗、性感、嫵媚、優雅……可是,當一個女人被評價為“偉大”時,說的就不僅僅是她的外貌、氣質或是品性,而是她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她所奮斗的時代擁有的地位和影響力。
英格麗·褒曼就是一個這樣的女人。1999年,美國電影學會評選了25位“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褒曼位居第四,而排在前三名的分別是凱瑟琳·赫本、貝蒂·戴維斯和奧黛麗·赫本。同時,她被德國雜志《FunkUhr》的5萬名讀者評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演員”第一位,與她并列第一的是《007》系列電影中詹姆斯·邦德的首位扮演者肖恩·康納利。
褒曼一生共拍攝過50多部電影,獲得過三次奧斯卡金像獎、兩次艾美獎以及一次托尼獎,一舉摘得美國表演獎項最權威的三重冠。迄今為止,世界電影史上只有20人獲得過此項殊榮。她有著“好萊塢第一夫人”的美譽;有一種玫瑰以她的名字命名,花瓣深紅,綻放時飽滿并且鮮艷,世界各地普遍都有種植。而實際上,作為演員的褒曼,也是世界電影史上一朵永不凋零的玫瑰。
不忘初衷的藝術追求
褒曼的許多電影在今天仍然膾炙人口,比如《卡薩布蘭卡》、《美人計》、《煤油燈下》、《圣女貞德》等,她的表演自然純樸,所飾演的角色都有很強的真實性。在這些角色中,你很難找到她本人的影子,正是這種真實性吸引人們一遍遍地欣賞她的作品。
在演藝生涯中,褒曼曾先后三次飾演法蘭西圣女貞德,最先是舞臺劇,后來被拍成電影。對于她來講,每一次演出都是在與歷史上的貞德進行靈魂對話,所以這三次表演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漸入深邃,尤其是她在最后的電影中表現出來的鎮靜、坦然與虔誠,讓人們一度把她看做是貞德的靈魂化身。
作為一個瑞典籍演員,褒曼在好萊塢的如魚得水,證明了好萊塢的強大包容性。但她的最終成功還是憑借著自己對角色的把握和對表演的鉆研。那么多觀眾喜歡褒曼,原因之一就在于她注重與觀眾保持聯系,并且從與觀眾的互動中發現自己的不足。褒曼說:“許多大明星是從舞臺上發跡的,一旦成名就一心想拍電影而不愿意重返舞臺演出。但對我來說,舞臺是基礎,同觀眾的直接接觸是很重要的。當人們在臺下發笑或者拍手時,我會感到莫大的欣慰……”
心懷熱愛,不忘初衷,正是這份對藝術的追求,使褒曼贏得了世人的喝彩。
率性影后的愜意時光
褒曼的五官大方端莊,看上去給人一種難以親近的距離感。可實際上她卻是一個率性天真的人,熱情且愛開玩笑,很多事都是隨性而為。
她在美國演出舞臺劇《貞妻》時摔傷了一只腳,曾連續五個星期坐在輪椅上表演,可她后來竟然對坐輪椅上了癮,甚至在醫生要求拆除腿上的石膏時仍然戀戀不舍。這對她來說,似乎是一種新的藝術表演方式。說來也奇怪,她恢復正常的演出后,成績卻不如在輪椅上時那么受歡迎,因為大多數的人是專程趕來看英格麗·褒曼坐輪椅的。她一時調皮,也為了不讓觀眾失望,謝幕時便坐著輪椅出場了,觀眾們得償所愿,因此而更加熱愛她。
褒曼是個毫不重視外表的演員,她只想用塑造的角色打動觀眾,而不是美麗的外表,特別是經過華衣美飾妝點出來的外表。所以銀幕下的她總是素面朝天、簡裝示人。她甚至覺得花大把的時間挑選衣服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因為要沒完沒了地量身、試穿、修改。為此她想了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購買自己在電影中穿過的感覺舒適的戲服。
在褒曼的自傳中,記載了一個關于“大衣”的故事。
在我和大衛(賽爾滋尼克)合作多年后的一天,他終于憋不住大聲問我:“英格麗,你怎么沒有自己的貂皮大衣?”
而我則用已經使用過無數回的問題反問了回去:“我為什么要有自己的貂皮大衣,大衛?”
大衛夸張地朝我大叫:“每個好萊塢的女演員都有自己的貂皮大衣!你現在是最出名的明星,當然必須要有自己的貂皮大衣!”
我完全不需要什么貂皮大衣。在我寒冷的瑞典故鄉,我有幾件海貍皮和水獺皮的大衣,溫暖舒服而且價格低廉?,F在我身處溫暖的好萊塢,一年四季也沒有冷到非穿貂皮大衣不可的日子。
褒曼的話意味深長,她只把自己當做演員,而從不把自己當做明星,這樣的自我認知,恰恰是今日娛樂圈中的女星們所欠缺的。
終生尋覓的完美愛情
蛻去好萊塢巨星的光環,現實生活中的褒曼其實只是一個極度渴望愛情的普通女子罷了。
褒曼兩歲多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她對母親的印象基本都來自于父親。在父親的描述里,褒曼能感覺到母親真實地存在過,她借著這些描述和自己無盡的想象,在腦海中演繹出父母親從相遇到結婚的點點滴滴。她被這種幻想中的浪漫打動了,并且非??释约阂材芟衲赣H那樣擁有一段完美的愛情。
1937年,經人介紹,22歲的褒曼認識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林德斯特倫。她像所有熱戀中的小姑娘一樣,小鳥依人地依偎在丈夫身旁,事事順從著他。可是很快,褒曼的事業越來越好,林德斯特倫強大的自尊心再也承受不了,兩人之間的隔閡日漸加深,婚姻名存實亡。
1948年,褒曼觀看了意大利導演羅伯托·羅塞利尼執導的影片,被他的才華深深吸引,于是主動寫信給他,表示希望能夠合作,并在隨后的合作中與他日久生情。后來,被愛情沖昏了頭腦的她懷上了羅塞利尼的孩子,可是此時她還尚未與第一任丈夫離婚。要知道當時的褒曼在美國人心中就是圣潔的代表,人們得知她懷孕的消息,紛紛感慨夢境的破碎,轉而指責褒曼卑鄙可恥,使她被迫離開了好萊塢。事業上的失意也給他們帶來了感情上的裂痕。雖然最終褒曼離了婚并嫁給了羅塞利尼,可是幸福卻是短暫的?;楹笏l現真實的羅塞利尼風流成性,而她期冀中的完美愛情因為對方的背叛而支離破碎,她又一次離婚了。
盡管如此,褒曼對愛情的向往并沒有破滅。很快,她又一次墜入情網,對方是從事戲劇演出事業的瑞典人拉斯·史密斯,兩人迅速結婚。婚后他們聚少離多,彼此聯系基本是通過電話和書信。不幸的是,愛情終究抵不過距離和誘惑,史密斯還是背叛了她。
這一次,褒曼徹底失望了,她含淚結束了自己的第三段也是最后一段婚姻。
此后的褒曼在感情上如履薄冰,直到她遇到了一個能用音樂使她興奮的男人阿德勒。不過這次褒曼吸取了教訓,她與阿德勒在一起,從不談及婚姻,只是單純享受兩人共處時的美好感覺。正因為這樣,他們之間的情誼才得以延續下去,直到褒曼去世。這期間,她度過了一生中最溫馨浪漫的時光。
電影《卡薩布蘭卡》中有這樣一幕經典鏡頭:褒曼飾演的伊爾莎沉浸在憂傷的回憶中,她坐在幽暗的咖啡館里,可憐巴巴地央求鋼琴師彈奏那首《時光流逝》,她用夢幻般的聲音癡癡低語:“再彈一遍吧,山姆,求你了?!?/p>
優美的鋼琴聲,搭配黑人歌星杜利·威爾森沙啞的配唱,氣氛安靜祥和,像是有股魔力,給人一種感覺,任憑時光流逝,此情始終不渝。
無論如何,情路坎坷的褒曼終于在生命的最后時光,實現了少女時期許下的純真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