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計算機教學中要想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想辦法給學生以思維上的刺激,給學生以新穎感,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好奇,這樣學生才不會對所學知識感到枯燥、平淡,學生才容易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
關鍵詞: 興趣培養;計算機教學;事半功倍
如今的職校生,在學習上似乎有些茫然,他們中的一少部分是因為基礎太差,想學又不知從何處開始,而另外的絕大部分學生并不是因為這個緣故。他們來校的目的只是想掌握一門技術,具體怎樣才能很好地學到一技之長,他們卻不去過問,也不去思考。他們只求結果,不注重過程,忽視了過渡課程的學習。而到真正接觸到專業課時又因缺乏專業基礎知識而接受不了。現在的職校生,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學習興趣普遍較低,甚至有部分職校生產生了厭學情緒。但他們又將是社會中從事一定專業技能操作的新型勞動力,在社會生產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信息技術》課程在這方面顯得尤為突出。它是計算機專業、機電專業、電子專業等的專業基礎課,若這門課程學不好,將直接影響到這些專業的學生質量。為了能更好的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中專生,顯得尤為重要。 結合近幾年的計算機教學情況,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激發學生在電子學習中的學習興趣:
一、設置疑問,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好奇心,從而主動地去迎合教學
興趣是人們對某種事物積極認真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內驅力。興趣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變負擔為追求。職校生正處在求知欲比較強的年齡段,對新鮮事物非常敏感,容易產生好奇心,愛問為什么,從而對自己所好奇的東西探個究竟。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恰當的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實際現象,給學生以“刺激”,讓學生對這些實際現象產生好奇,從而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例如在教授“圖文混排”這一章節時,先給學生們看老師做好的樣張,圖文并茂,色彩鮮亮,引起了學生的濃厚的興趣,接下來再講解操作過程。這樣先給學生以刺激,使其產生興趣,再循著學生的興趣去教,不但能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操作步驟,還能讓學生對文字排版的有關知識加以鞏固。這樣的教學氛圍,老師樂教,學生愛學,收效極好。
二、親切感染,用樂觀的精神去激勵學生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學生厭學的情況,尤其是近幾年來招生機制的改變,這種情況越來越普遍。厭學是學生對學校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持冷漠態度等心理狀態及其在行為中的不良表現方式。厭學,作為一種心理狀態,不是特定學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共同潛在的問題。一旦造成失學的客觀條件對其產生作用,便在行動中表現出來。職業學校的學生先修基礎課較差,這是職校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的一個潛在因素,基礎較差,在后繼的學習中就容易落隊,從而使學生因聽不懂而對學習失去興趣。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職責是不能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徹底失望,我們要認清現狀,因材施教,不要過多的在乎所有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入情況,即便反感一些學生的“碌碌無為”,也不能在學生面前體現出來。我們知道,當今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技能。面對這樣一群理論知識相對薄弱的個體,光是一味地貶低不但不能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反而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更加厭學。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應該考慮從技能入手,通過技能操作讓學生自己意識到理論知識的重要,從而他們自己再逐步去學習理論知識。教師只有用樂觀的態度去教,學生才能有積極的熱情去學。若老師因看不慣學生一上課就扳著臉進行機械式的教學,時而再諷刺挖苦學生幾句,學生肯定會學習情趣一落千丈,這樣教和學就會嚴重脫節。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筆者平時就很注意用樂觀的態度去激勵學生,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因材施教。有了樂觀的教學態度,學生就覺得老師很和藹,這樣老師就容易在學生中樹立起人格權威,就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師生關系也會更親近些,學生才能有興趣學習這門課。比如:以前有一個學生每次上課時總是坐在教室發呆。剛開始筆者還以為他有問題,在一次談話中他說出了實情,原來他初中就沒畢業,只上了一年就輟學外出打工了,在社會上他感到沒有知識、技術的確很難立足于社會,才又回到學校想學一門技術。剛開始他興致很高,也很用心,可一節課一節課過去了,他對所學知識總是感覺到模模糊糊,似懂非懂,學起來非常吃力。隨著時間的增長,他完全跟不上了,想問老師又有懼怕心理,也不知從何處問起,畢竟他由初中一年級到職校課程的跨度太大了,他對此非常苦惱。了解到這種情況后,筆者首先對他做思想工作,讓他放下思想包袱,告訴他學習中要想學好知識,“循序漸進”固然重要,但也不是唯一途徑,只要肯下工夫,知識技能總是可以掌握住的。
三、抓好實驗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實際操作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認識到所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職校生的理論基礎水平較為薄弱,面對復雜且枯燥的理論推導和難記的公式,往往會缺乏學習的熱情。要想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重實踐、輕理論的策略,通過實踐掌握理論,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再者,職校生畢業后所從事的一般都是基本技能操作,這就需要學生在學校就要培養動手實踐能力。況且,一部分職校生來學校的目的也很明確,也想學好一門技術,但理論知識對他們來說又枯燥無味,所以教師應該考慮從實驗入手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曾指出:“教師不應企圖將知識強塞給學生,而應該找出能引起學生興趣、刺激學生的材料,然后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精心設計每一個實驗,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一定的情境,使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及實用意義,讓學生產生新穎感,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計算機教學中要想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想辦法給學生以思維上的刺激,給學生以新穎感,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好奇,這樣學生才不會對所學知識感到枯燥、平淡,學生才容易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
參考文獻
[1] 李寶庭.成為五筆高手的3個階段[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