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從學習“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到將這一理念落實到教學實際中,我們的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重視知識的傳授,而新課程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傳統和創新讓我們逐步走進了新課程。
關鍵詞: 初中政治;新教材;體會
新課程改革理念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改變教師的角色,在吸收傳統教學方式優點的基礎上,構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努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作為政治課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對于政治課教學有了新的理解,下面就新課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學談幾點認識。
一、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也是點燃知識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原動力。教育家斯賓塞說:“教育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有樂趣。”政治新教材版本設計生動活潑,美觀大方,增強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內容簡練,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案例、材料新穎,突出時代感、生活化,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作為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政治。簡單說一下具體做法:
1、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因為它具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而活躍的動態畫面,能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直觀、更形象生動、更具有吸引力,大大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政治課教學要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教師滿堂灌、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授課方法,努力構建開放式的政治課教學。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活潑多樣的形式組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分組式、活動式、討論式、啟發式、辯論式、探究式、知識競賽、游戲等,讓學生進入學習角色,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二、創設師生互動氛圍
由過去課堂教學“師—生”的單向傳遞為現在“師—生”、“生—生”、“生—師”之間的多向交流教學,構建師生互動的新型教學形式。在師生互動中,更突出學生的動。如在“人生難免有挫折”教學時,就挫折是好事還是壞事,讓學生進行辯論。雙方運用課前準備的材料展開辯論,正方從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一生多災多難,但在挫折面前始終沒有停止對天文學的研究,反而激發了他的斗志,終于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規律。說明挫折能磨煉意志,使人變得更堅強,所以挫折是好事。反方認為挫折常會使人感到極大的痛苦,產生許多的煩惱,使人煩躁不安、苦悶異常、痛不欲生,所以挫折是壞事,我們平時祝愿別人時,經常會說一些吉祥話,就是這個道理……。雙方唇槍舌劍,你來我往。教師適時加以點撥,在雙方的短兵相接之后,學生從中了解既然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就應該正確認識、積極面對,而且應充分加以利用,使之成為完善自我的一種鍛煉機會。在辯論中,學生輕松愉悅地學會了知識,在互動中鍛煉了口才,提高了應變能力,擦出了靈感的火花,碰撞出思維的亮點,促進了彼此間的交流。通過辯論,學生參與面大大提高,情緒高漲。再如:在“主動與老師交流交往”教學時,采用大家談的形式,讓學生參與討論,發表看法,并結合書中“讀一讀”設置了如下問題:為什么他剛開始未和老師交朋友?為什么老師剛開始未注意?后來為什么和老師成為朋友?主動與老師交流有什么好處?與老師交往時需注意什么問題……。學生積極思維,踴躍發言,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從中感悟到與老師主動交往的快樂。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形成良性互動,和諧發展的教學關系,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三、給學生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陶行知說過一段話——把學生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①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②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③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④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說……新教材設計了層次不同的系列開放性情境,有些理論知識的呈現,采取了適當“留白”的方式開出一層空間,啟發學生進一步探討問題;設置了形式多樣的活動性欄目,為學生的實踐活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等等。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并注意引導學生去自主探索,自由發言,為其插上想象的翅膀。如在“了解自我認識和評價的途徑”教學時,由于學生對認識自己是有一定經驗的,教學中圍繞“我認為認識自我的最好途徑是……”進行討論,在討論中既要說出認識自己的最好途徑是什么,又要說明為什么,并說明自己的具體做法。經過學生的討論,暢所欲言,使學生有機會交流和體驗。另外,學生在回答問題、表述自己的看法時,教師應少一份指責、否定,多一份理解、肯定。當學生的回答與教材的知識要點出現不一致時,不能簡單地加以否定,否則就成了“一言堂”。因此,當學生突然異想天開時,他們的想法或許幼稚不成熟,也不現實,但老師應暫緩判斷,并給予支持和鼓勵,重視保護、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就會不斷增強學生的信心,激發創新。自由的思想,可以讓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得到充分發展。
總之,新教材的合理使用能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法制觀念、道德品質、社會責任感的形成,能培養學生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有助于實現學科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教學過程的民主化,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在參與中掌握知識,在體驗中培養情感,在探究中學會思考,在交流中展開個性的空間。讓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成為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品德,鍛煉意志,陶冶情操的樂園。這樣才不負教材編者的良苦用心,才能充分發揮課本資源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偉.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學.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46)
[2] 徐明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之我見新課程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3)
[3] 馮克成.中學思想政治教法體系研究.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