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學生作為受教育者,需要有主觀能動性,因而,教育過程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使學生具有充分動力。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傳統政治教學死板的模式,為課堂注入了活力。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呢?
關鍵詞: 高中政治;教學;學生;主體性;發揮
主體性教育是以培養和發展受教育者主體性為主要目標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構學生主體,發展學生主體性的教育。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是特定的認識主體和信息交換的主體。廣大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真正樹立起學生主體的思想,并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尊重、相信學生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一、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用不斷創新的手段創新教學方式
新課程理念強調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實現“以學生為本”。這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大進步。盡管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十多年了,但是在現實教學中我發現,很多政治教師很難全面貫徹這一理念。受傳統教學觀念以及高考壓力的影響,有的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依然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采用“一言堂”、“填鴨式”的方式,不顧學生的實際理解與接受能力,然后就是讓學生鋪天蓋地地背誦。學生在下面聽不懂的問題也不知道提問,缺乏主觀能動性、自覺性與創造性。這種方式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政治成績,但這種不講究技巧的方式,對學生思維創造力的抹殺是巨大的,長此下去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作為高中政治教師,需要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用不斷創新的手段創新教學方式,改變那種“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的現象。
二、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己構建符合自己實際的政治知識體系
在高中的政治學習中,由于原理和方法論比較多,而且知識很分散,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感覺知識點都背過了,但是一到做題,特別是遇到材料分析題的時候就不知道從哪里下手,因而,成績提高不快。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己構建符合自己實際的政治知識體系。第一,讓學生掌握教材基本知識,學會建構知識體系和網絡。這樣,可以在宏觀上對知識框架進行調控,讓學生平時注意知識和感性材料的積累。第二,培養學生理解分析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不能僅僅滿足于知道知識是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怎么樣,要從多層面、多角度理解知識、分析知識、運用知識。第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己構建符合自己實際的政治知識體系。例如,學生在解答主觀題的時候,讓他們通過材料找到問題“設問的規定性和要求,定在哪個范圍內”等并且能夠帶著設問仔細閱讀背景材料(文字),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關鍵詞,將理論知識及內容結合材料進行分析或歸納等。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不要因為他們的做法與自己的理念不相符就否定他們,而是要鼓勵他們大膽創新,找出“誰在什么條件下做什么”等中心條件,這樣才會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提高課堂效率。
三、教師轉變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
對課堂教學的認識,不應該只是滿足讓學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導他們借助教材的學習來發展思維、情感和分析判斷能力等。通過一堂課的學習,讓學生不斷地修整自己的認知結構,掌握理解與運用政治理論的本領,提高認識世界的水平。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實施教學,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性才能體現出來。所以,正確地協調與處理好教材的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組織教學,是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一個關鍵之處。在新課改形勢下,對于政治課教學來講,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義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實現教育理念的現代化,轉變教師自身的職能。但長期以來,由于政治課遠離學生實際,使學生普遍失去了學習政治的興趣。傳統的政治課教學認為只要滿足了“讓學生掌握一些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學生能對知識有一定的理解、鞏固”即可。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政治課教學目標除了要滿足以上內容外,還應該至少包含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觀點、信念,轉化成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二是培養學生養成符合社會主義的道德標準和良好行為習慣。也就是說,不但要讓學生學到政治理論知識,還要教會學生用這些知識認識和分析各種社會政治、經濟現象,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他們面對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問題,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問題,用自己的實踐去改變行為。
四、利用生動幽默的課堂用語促學
許多學生對政治課提不起興趣,覺得政治課枯燥乏味,是因為他們認為政治與自身的生活離得比較遠,說大道理,無法和實際生活相聯系。學生很難理解政治教學中的抽象道理和空洞的說教。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避免用生硬、呆板的語言講課,而要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以及輕松愉快的情感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教師在進行政治教學時,應該充分利用體態語來傳達自己的情感。教師應通過說話時語氣的輕重、緩急、抑揚、快慢等變化來強調教學內容,體現教學重點,表達對學生的尊重,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教學上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活潑的課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帶微笑,平易近人,使用幽默有趣的課堂用語,把知識生動地表現出來。這樣既形象生動又條理清楚,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引發學生的共鳴,使得政治課堂充滿生機,變得生動有趣。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在教學實踐中大膽探索,選準切入點,走自己的路,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學習,進而提高政治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