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主體性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核心,因而思想品德課對學生的主體性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教育過去一直是重社會,輕個人,幾乎從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個人主體,造成了學生的個人主體性片面發展、惡性膨脹的不良后果。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理念
思想品德作為學校德育陣地的重要學科,在新形勢下它的作用顯得更加突出。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我們的任務非常艱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只有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并著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教學是一種雙邊雙向教育活動,是師生之間一種積極互動關系。一個長期板著面孔,威嚴有加的教師所教出來的學生肯定聽話,但死氣沉沉,神經老處于緊張狀態,膽子小,缺乏創造力。可見在教學中,師生之間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關系,直接影響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和創造意識的產生。所以,作為教師,應深刻理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融洽的課堂氣氛的重要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應時時以民主的平等的心態面對學生,與學生平等對話、討論,拉近師生距離,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進一步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此,我的體會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是讓學生成為課堂主宰者的真正解決之道。讓學生由“要我學”、“我要學”變成“我會學”、“輕松學”。
教會學生“看”書。基于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和近年來中考發展的趨勢,我認為學生首先應該學會“看”書。千萬不可忽視閱讀課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學生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把聽起來空洞乏味的內容變成自己的閱讀體驗。學生在閱讀時,首先從宏觀上把握當天所學內容,在心中構建出基本框架。讓學生知道今天要學習的有那些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教會學生提問。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理應在適當的時候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將學生一步步的領向真理。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學生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
學生在思想品德學習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凡事問個為什么”,學會提問。無論是書本上的材料,報紙上的時事,都可以做為學生提問的素材。按照“提出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提問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會學生答題。思想品德學科的中考命題,題型多樣,既有選擇題,又有辨析題,分析題,各類試題,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現,有的以漫畫、圖表的形式出現。縱觀近幾年思想品德學科的中考情況,學生在答題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不會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過多。
三、轉變教師思想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向導,有正確的思想觀念,才能有正確的行動。作為老師,首先應明白誰是課堂的主人,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不能喧賓奪主。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是主角。作為教師,我們應時刻注意擺正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職責:老師是服務于學生的,并不是課堂的主宰。老師認真的教,是為了學生學得好,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老師能起的作用就是幫助、引導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學習,不能把學生當作嬰兒而嚼爛了知識喂學生,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為了培養新世紀的高素質的人才,教師在備課時,應始終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應始終緊緊貫徹“以生為本”思想。要高舉“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旗幟,以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宗旨。而要把學生培養成為能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教師理念應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而變化發展,在教學過程中,確實做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我們教師以前在講課時,對學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夠,總怕學生聽不懂。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于對學生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講道理多,而學生說的不多,更不要說自學了。有些學生在長期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下,自身的自學能力已經被埋沒。對此,我的體會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是讓學生成為課堂主宰者的真正解決之道。
五、追求和諧的課堂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離不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承擔起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責任,創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①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出現,更要在科學、和諧的教學活動中進行。目前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仍然是在唱主角,在盡情地灌輸,即使讓學生講,也不能有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東西,一派教師主體性的體現。這種教學方式的課堂里往往充滿著嚴肅的氛圍。要打破這種沉寂的氣氛,可以將活動在適當的時機引入課堂,這種方法既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又能夠放手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②通過小組協作,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我們更新觀念,更新知識,轉變角色,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