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主體人格鮮活的創新人才,關鍵在于課堂教學是否充分地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在于課堂教學是否使學生積極、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反思眾多的課堂教學改革,因為沒有真正建構起基本的操作模式,以確保學生的主體參與,導致了改而少效、推而不廣的結果。因此,探索與研究行之有效的主體參與教學模式,事關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成敗,事關未來創新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 自主合作;教學模式;初中數學
綜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相對于傳統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數學課堂教學中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其根本問題是過于注重形式,而忽視了其本質內涵,特別是“以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為此,對自主教學的教學模式的再研究勢在必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自主探究,積極參與
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實際行動。”圍繞問題情境,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而在過程中開發學生的智能,展示主體的個性、創造性、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是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我創新的重要環節,是主體參與教學的重要基礎。我們認為沒有主體的自由自主探究,就談不上主體參與教學。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做課堂教學的主人,讓學生圍繞問題看書自學,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進行巡視,作個別指導,不要事事包辦代替。
二、合作交流,競爭參與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適時引導學生同桌合作、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啟迪、相互彌補、相互質疑、相互競爭的效果,這是實現課堂教學多維互動的重要環節。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維過程,暴露存在的問題,使學生主體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斷能動地進行知識建構,有助于思維的碰撞、靈感的激發,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線”一課的合作交流中,我讓學生上臺展示剪拼的成果,并說明剪法、拼法及其道理。學生爭相陳述自己的觀點,并不時地評價別人。這樣,同學們相互質疑,相互激發,為課堂教學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交流信息,揭示規律
引導學生根據探索、嘗試所得,歸納、總結出有關的知識、規律等方面的結論(反饋的形式可以是提問、也可以是板演,但必須以全體學生都參與了思考為前提),然后教師通過必要的講解,明確這些結論,并揭示這些結論在整個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學生在知識系統中理解知識。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要有一個明確的交代——“對”還是“不對”。即使是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教師也應該完整地復述一遍規范的答案,而且一定要追問為什么?其他同學還有無不同的看法,有無其他解法,學生的思維常常會發生創造性的火花,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發揮和呵護。
四、學案導學、自主和諧
1、誘導式:提問—討論—歸納—練習。誘導式教學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課的教學,就是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首先通過提問和討論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無須教師做全面的講解,也避免了課堂中過于沉悶的教學氣氛,同時也可使教師有時間解決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歸納環節是在討論的基礎上作出的,要求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自己得出規律性的結論。因此,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我們一般要求由學生自己來闡述最后的結論。實際上,學生在學案的指導下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認識,這種教學環節的設計實質上是為了進一步鞏固和加深認識,完善和糾正各種錯誤的觀念和觀點。這種課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種。
2、開放式:質疑—探究—小結—應用。開放式教學模式一般用于單元復習課,目的是為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學會如何將知識應用于具體的問題解決活動,帶有研究性和實驗性。此種課型的學案所涉及的知識往往是一些綜合知識,學案中設計的問題也往往具有開放性,甚至沒有唯一正確答案,要求為學生介紹一些適當的科學研究方法,以利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學指導上常常采用合作學習和交互教學方式,教師一般扮演幫助者、啟發者和指導者的角色,教師要充分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夠不受限制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的環境和機會,提供必要的探究條件和手段,讓學生通過自己實踐或實驗驗證所學的知識和所提出的解決問題方案。開放性學案導學教學不限于一個課時,也不一定全部在課內完成。
3、技能式:示范—嘗試—評價—作業。技能式教學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和教學,特別適合于幾何課程的教學。教師或者學生的示范不是簡單的習題演算,而必須是將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盡可能完全地展示給學生,這里借鑒了近年來關于認知學徒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嘗試不要求學生能夠即刻解決教師或者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主要目的在于能夠通過嘗試讓學生充分暴露在認識的不足或者知識體系上缺陷,以便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并調整教學進展和教學內容。評價環節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和驗證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可由此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案通常以問題為核心來進行組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則以學案中的問題為線索來組織教學活動。
總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傳動整體。自主合作教學模式整合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兩種先進的學習理論,它以精心設計的學生活動為主軸,以學生有效地參與教學全過程為核心,較好地適應了目前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
參考文獻
[1] 孫清武.創新教育條件淺探[J].益陽職業技術學院,2006(12)
[2] 王昭,池建.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創新教學方法[0].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