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化學作為一門基礎自然科學,是人類從自然界提取的豐富養分,其知識點的方方面面都蘊含著人類歷史發展的結晶。高中化學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應該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為出發點,潛移默化中將教與學融合在一起,論文結合筆者的從業經驗,將具體分析高中化學教學手段。
關鍵詞: 高中化學,教學手段,分析
化學需要較強的邏輯推理和分析能力,并且學科中有許多細小的知識點,對學生的記憶能力也提出一定的要求,日常教學中經常看到學生學習乏味、自暴自棄的現象,這與我們長期形成的教學模式有很大關系,化學來自于自然,我們就要盡力利用其自然研究的屬性,將學生帶入其中。
一、高中化學教學手段探索
1. 回歸生活,回歸自然。學習要回歸其本質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學是源自自然與生活的,只有將化學與自然生活相結合,學生的積極性才會提高。用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加以闡述,學生既能透徹的了解,也有助于其記憶,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生活中電瓶車的電瓶需要更換,就可以以酸堿反應來解釋;有些食物是不能混合在一起食用的,會發生某些化學反應,來加強學生的記憶,以后在生活當中就會特別留心;家里的暖壺積了一層水垢,可以告訴學生用食用醋去洗凈,并讓學生回家親自動手實踐;自然界中鐘乳石的形成和碳酸鈣有關,橋梁建筑為了加以保護,會利用電解原理加裝活性金屬,日常見到的鐵表面有一層鐵銹,是因為鐵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或三氧化二鐵,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除去鐵銹,觀察鐵的本來顏色。這些都是來自于學生身邊的點點滴滴的小知識,只有激發他們去探知求索的欲望,驅動學生的學習潛力,才能真正做到教與學的兼容,顯然,這種回歸生活自然的教學方式比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具有很大的優勢,并且在以往的教學摸索中也取得了良好額效果。
2.通過化學實驗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化學知識是通過前人的實踐獲取的,其本身就蘊含趣味性的特點,尤其是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進他們積極動手實踐的能力上有很大的裨益。實驗前,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討論,對試驗方法,試驗結果進行各種假設,也可以讓學生分組以小團隊的形式進行,這樣不但啟迪了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他們增強團隊意識。實驗時,又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教師的演示性實驗和學生操作實驗,老師要盡量做到可探索性的部分交給學生獨立完成,只起指示性的引導即可。此外,化學實驗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教師還要兼顧到預防危險事故的發生,實驗前要充分說明。例如,在做有關酸堿中和、王水配制以及其溶解金屬的試驗時,具體的配制比例可以讓學生自己查詢資料區實踐,也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于1:3比例的假設存在,具體的實驗效果讓他們自己分析得出,但此過程中無疑酸是具有腐蝕性的,就要預先告誡學生如何避免皮膚接觸以及不小心接觸到如何處理等措施。化學實驗一直以來就是學生感興趣的部分,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實驗課的比例,允許學生發散性的思考與探討,讓他們以實踐的方式加以證實,不但可以鞏固化學知識,而且可以滿足學生獵奇的心理,激發他們以后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利用新技術、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多媒體教學。化學理論知識很多都是涉及到微觀理論,并且前人在研究化學時都是經過了許多假設想象,才在實驗中證實的,但在課堂上要將這些理論描述出來,顯得比較困難。教師利用新的教學模式,如多媒體教學,充分借鑒網絡上的教學資源,以圖文、動畫的方式演示在學生面前,可以非常形象、直觀的展示出來,而且學生對圖像的印象比較深刻,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可以很好的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解原子結構中電子圍繞質子的分布情況、晶體的結構方式、原電池的作用機理等都可以以多媒體圖文并茂的方式來加以闡述,讓學生可以一目了然的理解抽象的知識。多媒體課堂上顯然可以激發學生討論的興趣,拓展他們豐富的想象能力。
2.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歸宿。要改變以往以學生考試分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考試僅僅是作為一種衡量學生學習程度的考察方式,而不能本末倒置,以考試為終極追求的教育方式是有失偏頗的。可以將化學考試進行多樣化的抽查方式,既要考察學習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要注重學生的思維模式、創新能力、專業興趣等多方面的考察,并記入考試成績。這樣就不單單是對專業知識方面加以考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強化了學生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的提升,而這些往往是作為學生今后發展的寶貴財富。
三、結語
要提升教學質量,學生的積極參與至關重要,而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容易導致枯燥的課堂氛圍。回歸化學本身的屬性,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求知的欲望,并且運用新的教學手段,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根本追求,才是高中化學教學手段新探索的本意所在,而教育從事者對于思考如何以新模式、新手段提升教學質量,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宋富強,張海峰.多媒體教學在化學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
[2] 盧穎.新課程下高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學研版),2011
[3] 劉麗.高中化學的趣味教學法[J].新校園(中旬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