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各種方法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不斷提高,使學生扎實地掌握會計基礎知識,為學好會計專業其它課程奠定良好地基礎。
關鍵詞: 會計教學;調動興趣;優化教學
在會計專業的課程中,專業概念抽象難懂,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系統性,這會給初學者造成一定的障礙,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不易入門,其教學效果的好壞關系到以后一系列專業課程教學的成敗。基礎會計是會計學專業必修的基礎課。該課程比較全面地闡述了會計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為會計專業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教師必須把興趣培養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筆者在教學中作了以下嘗試,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上好第一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要學好一門課程,首先要對它感興趣,而興趣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好奇心和好勝心。因此,要力爭上好第一課,在第一堂課中筆者一般從以下幾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跨上專業學習的第一個臺階。
1、利用學生對新學科的新奇感,不失時機地將會計在現代經濟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向學生——說明,變好奇心為求知欲,變畏懼為興趣。
2、引用現實生活中反響較大的經濟案例,讓學生意識到會計人員的職責及其肩負的神圣使命,從而激發其學習情感。
3、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出作為未來會計職業的從業者需要掌握哪些專業技能,具備怎樣的職業素質,幫助學生在思想認識上將會計職業與自身發展聯系起來,樹立自信心。
4、展示歷屆學生的學習成果,鼓勵學生也能和他們一樣成為一名專業能手,以此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
5、豐富知識內涵,講求教學語言藝術。會計基礎既是一門學科,又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注意挖掘知識內涵,增加所講授內容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幽默風趣、富有情感色彩的語言能給課堂學習增添情趣,增加知識的吸引力;生動活潑的故事、貼切的比喻能啟發人們聯想和思索,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這些語言藝術的運用,能夠寓莊于諧,寓教于樂,收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
二、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增強教學的互動性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應有的發揮,求知欲和好奇心就會蕩然無存。為此,教師要注意啟發式教學方法的運用,通過設置疑難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興趣,激發其探求知識的好奇心,啟發式教學的運用,可以打破平鋪直敘的授課方式,使課堂教學動靜相生、起伏有致,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很好的體現,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會計應用能力。在操作性教學環節上,讓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手把手地教,并及時將優秀成果向大家展示,恰到好處地表揚贊許,鼓勵先進,鞭策落后。這樣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在歡快、輕松、舒適的氣氛中愉快地接受教育,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學習興趣自然會大大提高。
三、巧妙點撥,化難為易
會計教學要善于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生活情境,讓會計知識貼近生活,感受到會計的趣味和價值,體驗到會計的魅力,引起一種學習的需要。對于一些不易理解的抽象概念,多舉一些現實生活中的簡單易懂的例子來加以說明,收到的效果比復述課本10倍更起效。例如在講授借貸記賬法的具體應用時,把全班分成資金籌集業務組、生產準備業務組、產品生產業務組、產品銷售業務組及財務成果業務組,每一組的成員又封上不同的職務,那么在每一個階段每類不同身份的人發生的業務怎樣編會計分錄,怎樣登記賬憑證,通過身臨其境的感受將抽象概念解釋得一清二楚,使學生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四、注重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1、教學實踐。將教材中純文本的的經濟業務內容轉化為實踐性資料,主要是采用演示法。會計學科的演示教學是一種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演示和講解專業知識、實務操作過程的實踐性教學方式。
2、練習實踐。在實踐教學中,學生的練習和作業也要盡可能充滿實踐性。教師進行實操演示后可由學生模仿,在做練習時也盡量采用具體憑證進行,可當堂評比,促使學生自覺學習。通過對實踐性資料的練習,可擴大學生接觸面,強化學生識別、理解和分析原始憑證的能力。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進行實踐性業務操作,不僅能使學生掌握各類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知識,而且使學生明確在實際會計工作中對某一筆經濟業務應該使用哪種會計憑證,需要幾張會計憑證才能完成,并掌握填制會計憑證的技巧。學生用真實的會計憑證做作業比單純做會計分錄,自然做得更加認真和耐心。學生練習有了原始憑證等實踐性資料,作業又使用了真實的會計憑證,他們的學習興趣更濃。通過學生學習實踐性的不斷訓練,可使學生的專業基本功更加扎實、嫻熟,畢業后,能較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
3、全面模擬實習。模擬實習一般在校內會計模擬實驗室進行,它以一個企業一個生產經營周期的基本業務以及前期有關資料為基礎,利用會計憑證、賬簿、報表模擬企業財會部門會計實務處理,是一種全面性、系統性和綜合性的實踐性教學。有了平時課堂教學的實踐性教學作鋪墊,進行校內模擬實習時,學生的實習興趣不再停留在如何識別原始憑證和如何使用會計憑證等實踐性資料上,他們的興趣會根據學習任務和目標轉變為如何全面地、系統地、綜合地運用課堂上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進行實務操作,以此來檢驗自己實務操作的適應能力、職業判斷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總之,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各種方法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不斷提高,使學生扎實地掌握會計基礎知識,為學好會計專業其它課程奠定良好地基礎。
參考文獻
[1] 徐政旦.試論我國企業會計制度設計的原則[J].財經研究,1982(03)
[2] 竹全.會計學講座(三)怎樣掌握和運用難懂的帳戶[J].財經研究,1982(03)
[3] 何廷芳.財務分析在會計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19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