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根據農村中小學現階段在實驗教學上出現的“黑板實驗”代替“做實驗”、教師只進演示實驗而不進行學生實驗、只要求教科書中的實驗,而忽略設計實驗的問題進行論述,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 化學;實驗教學;問題;對策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對于化學課目標的全面落實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課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立了新的化學課程目標體系;“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學生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的基礎和特征。因此重視化學實驗成為每位化學教師的共識。而在各個學?;虬嗉壴趯嵤┗瘜W實驗教學中出現了很多問題。
一、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
1.“黑板實驗”代替“做實驗”?;瘜W實驗教學是基于操作基礎之上的教學活動,它不僅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的發展所必須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際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等等。但由于大部分地區中,特別是在農村中小學,因為各個方面的因素而導致實驗教學無法開展。①教師因素;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向導者、幫助者。但是,現在的農村學校的教師隊伍中,大部分老師是畢業于八九十年代,深受傳統精英教學的影響,過分的追求升學率,抓緊時間做題,從而忽略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另外,由于大多數教師的專業和所教學科并不對口,會出現不認識儀器或不識藥品性質的尷尬局面。②學校設施上;很多農村中小學由于學生多教室少,沒有足夠的教室來做實驗和實驗準備室等。不少學校出現理、化、生共用一個實驗準備室的情況,從而阻礙了實驗教學的進行。③在儀器和藥品方面,很多學校沒有足夠的儀器和藥品供學生實驗使用。例如:大多數農村中學沒有制備蒸餾水的裝置,沒有做“水的組成”實驗中所需的電源裝置等。這樣沒有了實驗所基本的東西,則化學實驗無法進行??傊?,由于多種因素阻礙了化學實驗的進行,“黑板實驗”代替“做實驗”的現象因此出現。
2.教師只進行演示實驗而不進行學生實驗的問題。初中化學實驗分為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兩種。演示實驗隨正常教學進行,不另占用課時,而學生實驗大多占用正常課時外,還要占用部分自習,這對于時間就是升學率的初中學校而言,就很難實施教學了。在新版教材中每章都有多個學生實驗,有些老師認為這是在浪費寶貴的課時,另外,學生在學生實驗時,往往不可能立即看到教師自己所要求的教學效果。索性,學生實驗根本不被列入教學計劃中。這樣,無異于是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扼殺
3.教師只要求教科書中的實驗,而忽略設計實驗的問題。傳統的教學已形成了以本為本,經綱為綱的教學模式。所以一位教師教過幾輪以后,教科書上所涉及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已倒背如流,需要時便不假思索地完成了其實驗教學任務。由于沒有新的操作內容,就不會激發學生新的思維。學生就會只能循規蹈矩地為教師所左右,個個都重復著模式化的動作,驗證著前人的理論,不能出新,無法求異,很少能有新的發展。
二、對策
1.“黑板實驗”與“做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能力是截然不同的,“黑板實驗”只能評價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而“做實驗”則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等。兩者考核的效果根本無法相提并論。因此為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就應該重視實驗操作教學。①提高教師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注重全民教育和素質教育。②國家或地方政府應提高對教育的經濟投入,建設建全學校設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③學校應盡可能的去獲得學生實驗所需的藥品和儀器,為實驗提供條件。
2.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并進。探究性實驗教學與傳統實驗教學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學生不再一味地聽教師講,看老師做,而是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由自己分配時間,進行方案設計并操作實驗。最后通過對實驗事實的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能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由此激發其主動參與的熱情。
3.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和完成實驗探究。實驗探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的自主性和開放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景,將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雖然學生探究的實驗早有定論,學生雖然已經了解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約為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但他們樂此不疲地去探究、去發現,真正體驗和領悟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這是在以往實驗教學中很難有的。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實驗,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嚴謹求實的的科學精神,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協作的科學作風,逐漸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胡振虹.光明日報出版社.有效教學和諧課堂,2008.5
[2] 劉知新.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學教學論,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