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化學教學實質上是化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教師講課應著重講解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揭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生思考、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使他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利用靈活多樣的形式,精心設計啟發性問題或質疑性問題,創設新異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調動他們學習知識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有效地調動每個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同時使學生有了思考問題的興趣,進而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 思維;設計;培養;能力
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關于培養思維能力的看法:
一、在實驗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新課程的實施在化學實驗中設計了大量學生探究活動,在這些探究活動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由于化學實驗具有直觀性和趣味性,所以化學實驗是我們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的最佳場所。通過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對知覺進行整理,組織感覺信息,使感覺材料進行秩序化、整體化以形成直接的感性反映形式。在討論金屬鈉與氯氣反應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象來進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實驗前鈉存放在煤油中,通過讓學生觀察思考,很容易得出鈉是比較活潑的金屬,然后通過反應時的劇烈程度引導使學生能對氯氣的氧化性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再者通過生成白煙過程的思考,可以得到金屬鈉與氯起化合,用形象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使微觀的感念和反應具體化、形象化,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利用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演示實驗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材料,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求新知,學生在觀察的同時便會伴隨積極的思考,它是訓練學生創造思維的重要契機。所以教師應善于利用從演示實驗的現象中所獲得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維加工,經過科學的抽象,形成概念,進一步作出判斷,進行推理,從而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起初在做演示實驗時,應注意把每個演示操作交代清楚,同時要說明道理,即為什么要這樣做。比如在演示氧氣的實驗室制取時,若教師只告訴學生怎樣做,這是不夠的,因為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因而只能硬記。如果教師先根據實驗室制取O2氣體的原理,說明為什么要采用課本中的氣體發生裝置——固液反應需要加熱的氣體發生裝置;第二根據氧氣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來說明為什么要用排水法或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這樣一來,學生容易記住實驗的現象和內容,以后在遇到氫氣制取實驗時,就懂得應根據下列幾個方面熟練地運用到實驗中去:①先根據實驗原理選擇氣體發生裝置;②根據氣體的性質選擇收集裝置。從而培養了學生圍繞著具體的實驗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思考,展開思維訓練活動,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利用多種形式,發展其創造思維能力
每章知識學習完,教師總要歸納、小結,若總是由教師一人歸納,學生往往會感到枯燥無味,能否變換一下形式讓學生自己來小結整理。于是我采取讓學生寫小論文的方法,如:在講完鋁這一章知識后,要求學生用第一人稱寫法將鋁的知識概括小結,不僅要求知識完整,且文章要生動有獨到之處,這一方法的改進,使同學們異常活躍起來,有的同學不僅閱讀了有關鋁資料,走訪家長及有關人士,而且還跑到有關工廠去參觀,寫出了“鋁的自述”的小論文。
四、“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
許多學者把發散思維視為創造思維的核心。在心理學和教科學法的諸種專著中,都一致承認“一題多解”是培養和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之一。“一題多解”應該是發散思維在化學上的具體體現,其所使用的化學知識是多維的,而不是在一個認識水平上轉圈子,展開化學“一題多解”的教學要用啟發式,激發學生“一題多解”的愿望;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興趣;講清一題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題多解的作業;推廣學生中一題多解的好方法。
五、設計情境式問題,誘發學生進行思維,培養其思維能力
眾所周知,化學課內容前后聯系最為密切,所謂“溫故而知新”,那么,在講授新知識之前,要有意識地復習與之有關的舊知識。設計一些彼此關聯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并預示新課題,借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極切企盼“探個究竟”,自覺不自覺地啟動自己的思維,而后層層遞進,逐步闡述有關的知識點,使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去發現、去理解新的知識。如此反復,可使學生鞏固、拓廣舊知,發現、掌握新知,同時使學生有了思考問題的興趣,進而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六、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善于思考,培養其思維能力
思源于疑,沒有問題就無以思維。思維總是從解決問題開始的。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提出啟發性問題或質疑性問題,創設新異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讓學生經過思考、分析、比較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硝酸的氧化性時,可提出:酸能跟多種金屬反應放出氫氣,但是為什么在制備氫氣和硫化氫時,卻要用鹽酸或稀硫酸,而不能應用稀硝酸?在講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質時,可利用其性質的對比和分析,從而提出除去雜質二氧化氮的方法。在進行硫化氫還原性教學時,啟發學生思考:①硫化氫是酸性物質,為什么不用濃硫酸干燥?②硫化氫和濃硫酸會發生什么類型的反應?③硫化氫在反應中作氧化劑還是還原劑?通過設置總是情境,把學生探索的熱情激發出來。
總之,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的發現和思考問題。既要在化學教學的解題中要敢于打破常規的解題方法,又要在課堂中通過對化學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整理,使學生不斷的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