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教師不僅要掌握語文學科的知識和教學方法,還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科學的素質教育理論、方法與手段。要具備為人師表的風范,言傳身教,真正做到在學生面前既是良師,又是益友,在教學過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實踐,那么,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的成功之路是通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來實現的。
關鍵詞: 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綜合能力
語文教師不僅要掌握語文學科的知識和教學方法,還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科學的素質教育理論、方法與手段。要具備為人師表的風范,言傳身教,真正做到在學生面前既是良師,又是益友,在教學過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實踐,那么,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的成功之路是通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來實現的。
一、母語激趣
新課標明確規定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感”,而這一點往往被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師忽略了。因為他們認為中學生已經屬于“大孩子”了,不需要象教小學生一樣,對他們進行熱愛母語的情感滲透。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看法,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常常為學生在默寫和作文中出現的錯別字而頭痛,而高考中的辨別錯字題,往往是得分率很低的題。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文字感悟能力的培養。每天我都會利用早讀、午讀或課前的幾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文字接龍的活動,或進行“咬文嚼字”的糾錯能力大比拼,或進行成語故事賽講,進行幾分鐘的“美麗演說”。這些活動每天并不會花多少時間,但是,由于堅持不懈,效果是特別顯著的。首先,它讓學生對令他們頭痛的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種追根究底的激情,因此,最直接的效果便是錯字率大幅度的降低,每次測驗,我班學生在這種題目上總是具有明顯的優勢。其次,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從他們所了解的字詞中,他們明顯感覺到我們祖先造字的偉大和神奇,對我國的漢字產生一種崇拜感,這也就間接地幫助了他們對文言的理解。再次,學生的表達欲望與表達能力大大提高了,這是與我們的新課標精神完全一致的。因此,利用母語激趣,能夠促使學生更深層次領悟祖國文字的精妙,從而更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燦爛文化,并更有興趣去學習和運用它。
二、朗讀訓練
初中語文第一冊的課文大都是些較短小的朗讀材料。我在這一冊的教學中,重點抓了朗讀訓練,除了課堂訓練外,還充分利用課外活動加以強化。在教了《皇帝的新裝》后,我又在課外進行了分角色朗讀訓練,要求參加者都必須進入角色,充分利用角色語言再現人物形象。同時,每次比賽我制定了評分細則,選了評分員。每次比賽我都要給以點評。同學們都很投入,主動找時間朗讀,體會文章的感情。因此,這一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讀書習慣,還使學生在熟讀中掌握了文章的思想內容,體會了文章的表達藝術。同時,通過帶表情的朗讀,還培養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提高了學生的審美素質。
三、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著力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
作為教師,若想在真正意義上使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那么,但是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還必須通過一系列的課外實踐活動來實現。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課外訓練活動,為方便學生進行有效地實際訓練。通過真實的交流情景訓練以及現場應變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高。同時,也可以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社會中存在著千絲萬縷、復雜多元化的人際關系,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口語能力。另外,為了促使學生自主地打開心扉,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證學生迅速地融入現階段生活,為未來的生活工作打好基礎。
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已獨特的思維方式、性格特點和感受理解能力,如果教師一味地進行灌輸、加壓,使他們被動地接受,他們就會產生畏難心理和厭學情緒,那就根本談不上培養興趣,發展能力。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體制根深蒂固加之受教師素質、教學環境和學生因素等方面的影響數學成績很難提高甚至出現下滑,這些問題已不容忽視。如在教學中首先注意不生硬灌輸,也不讓學生死啃書本,而是根據學生的個性和年齡特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營造和諧的學習情景和氛圍,使其在愉悅的情景中掌握知識,學會方法,從而能夠舉一反三,實現培養學生興趣和自學能力的目的。其次是充分估計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設置不同類型的訓練題目,使他們都能通過訓練得到提高從而獲得成就感,增加其克服更多學習困難的信心。
五、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優化學生思維品質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本質和事物內在規律自覺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動的一種高級形式。一般認為,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學法要落實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的素質,也就是發展他們的思維力。思維的種類很多,結合語文教學法的特點,語文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想象思維能力,也叫想象能力,想象力。創造思維能力包括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發散思維:是一種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沿著不同方向去尋求事物的多樣性的能力。要求人們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徑尋找多種方法,不拘泥于常識。善于求“異”,善于求“多”。逆向思維:以對立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反過來想一想”。這種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求擺脫思維定勢的影響,同樣可以滲透于初中語文教學中。
六、以讀促寫,提高寫作能力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把課外閱讀與學生的寫作結合起來,既可豐富學生各方面的知識,增加知識儲備,又培養了他們認識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在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他人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指導學生摘抄名篇中的美文妙言,背誦其中的精品;指導學生學習他人如何圍繞中心去選擇典型材料,又用何種技巧把這些材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從而更好地為中心服務的。通過大量的閱讀,解決學生知識面窄、胸中無墨的現狀,讓他們走出“無米”之困境,寫作時就能欲罷不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