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學這門學科本身具有高度的嚴密邏輯性、抽象性,但由于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的難度。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掌握好數學的學習方法,教師具有一定的主導作用。都說“學貴在得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抓好學法指導,對學生今后學習數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學習指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
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的教學強調領會大綱,駕馭教材,教師們只傾心研究教法,挑燈鉆研教材,忽視了學生這一教學的主體和他們的學習及認識思維過程。因而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認識過程相悖。這種忽視了“學”,而盲目“教”的方法就失去了針對性,課堂教學也只能教師一人唱“獨角戲”,教師和學生不能心有靈犀,引來瞌睡蟲滿屋飛!教學質量不言而喻。尤其學生剛從初中進入高中,隨著科目的增多,內容拓寬,知識深化,出現無所適從的現象。特別是數學這門須具嚴密邏輯思維的學科,從具體到抽象,從文字到符號,從靜態到動態......學生認識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學生往往會出現學數學如“讀天書”。加之有些學生,尚未脫離初中時的“哺育式教學”,沒有自覺攝取知識的能力,致使有些學生因不會學習或學不得法而成績下降,久而久之失去了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產生厭學情緒,到高中,一見到數學便望而生畏,不寒而栗。可見,重視學生學習數學,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是擺在為師者面前的嚴峻問題,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途徑之一。
一、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訂學習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1、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扎穩打,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煉學習意志。
2、課前自學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自學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課的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3、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課前自學過的學生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么地方該詳,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該精雕細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
4、及時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復習一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懂”到“會”。
5、獨立作業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
6、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于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通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做錯的作業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復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并要經常把易錯的地方拿出來復習強化,作適當的重復性練習,把求老師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使對所學知識“熟”到“活”。
7、系統小結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小結要在系統復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有關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小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
8、課外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滿足和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能力,激發求知欲與學習熱情。
二、循序漸進,防止急躁
由于閱歷有限,為數不少的高中學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沖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識、發現新知識的積累過程,許多優秀的學生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扎實。
三、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鉆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華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四個環節和一個步驟是少不了的。
四、加強輔導,化解分化點
如前所術高中數學中易分化的地方多,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難度大、靈活性強等特點。對易分化的地方老師應當采取多次反復。加強輔導,開辟專題講座,指導閱讀參考書等方法,將出現的錯誤提出來讓學生議一議,充分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通過變式練習,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以達到靈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
總之,數學的教學與思維的培養是密不可分的,我們應指導學生在學數學中思維,在思維中學數學。讓學生牢記學數學六寶:“算理多學,概念多讀。問題多提,腦筋多轉。善于小結,手腦并用。不怕學不好,只怕不好學。”當然,高中學生僅僅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為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