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很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正如人們所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就是讀的作用。因此,如何組織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朗讀就成了教學的關鍵。
指導學生朗讀,明確朗讀訓練的要求是基礎。其內容有三:一是讓學生能正確地朗讀課文。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具體指要用普通話讀,發音標準,吐字清晰,聲音響亮;要一字一句讀準確,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按句逗停頓,不重復字句,不頓讀;在不斷的朗讀過程中養成良好習慣,不唱讀,不指讀。但由于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其對生字認識不多以及對生字的音形一時難以分辨,還加之低年級學生的有意注意較差,思想很難全部集中起來,因此在教學朗讀時要求學生指讀,到中高年級后逐漸要求不指讀。二是能流利地朗讀課文。要把句子讀完整,不讀斷句,不重復讀句;要讀得連貫流暢,速度適中。這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一般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較容易達到。三是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讀出不同的語氣,語調適當,要讀出輕重緩急,能比較準確的讀出課文中的感情,情感表露自然,不做作,要用自己聲音的本色表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建立在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來進行的。低年級階段學生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指導來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注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在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指導學生讀正確
正確朗讀是對學生朗讀的最基本要求。要使學生讀正確,抓好漢語拼音的教學是關鍵,漢語拼音是學習漢字和普通話的鑰匙,在一年級上學期的課程中安排了8~10周的課程就是讓學生學習漢語拼音。教學中應抓緊抓準,使學生能準確拼讀生字,掃清朗讀過程中的障礙,因為學生拼音準確與否,直接影響普通話的發音。因此,教師應在學初抓好拼音教學,這是學生正確朗讀的基礎。
要使學生學會正確朗讀,教師既要嚴格要求,又要作具體指導。學生開始朗讀時,無論是指名讀或齊讀,教師都要在讀前提出明確要求,讀后按要求檢查。對于學生朗讀中常常出現的丟字、添字、一字一頓、重復、拿腔那調等現象,教師要做具體分析,有針對性的加以指導。如:有的學生讀錯字音,是受方言的影響,教師就要利用漢語拼音進行正音,直到學生讀準確為止;有的學生丟字、添字,是因為他們沒有認真、一絲不茍地看著書來讀,教師就要嚴格要求他們仔細地看課文,把每個字都看在眼里,認真地指著,準確地讀出來,也可以要求他們認真聽別人朗讀,指出別人朗讀中的錯誤;有的學生讀破詞句,是因為對一些字詞不熟悉,不理解,這就需要幫助他們掌握生字新詞,訓練他們按詞連讀。只有針對學生朗讀中的問題進行具體指導,才能收到實效。
二、采用不同的朗讀方式把朗讀訓練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
在閱讀教學中要多給學生創造朗讀的機會,把朗讀訓練和理解課文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地讀,這樣必須講究方式,不同的朗讀方式對于朗讀的訓練有不同的效果。在閱讀教學中指導朗讀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范讀,就是示范性的朗讀。可以由教師范讀,也可以用磁帶代替教師范讀,還可以由朗讀水平教高的學生范讀。小學生模仿性強,范讀便于學生模仿。范讀可以讀全文,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讀一段或讀一句。
領讀,就是帶著學生讀。學生朗讀水平較低時,教師要一句一句的領讀,遇到長句子,可以把句子分成幾部分領讀,然后再讀完整的句子。領讀在一年級閱讀教學中用得較多,主要用于幫助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齊讀,就是全班同學或一組同學一起讀。齊讀可以使較多同學有朗讀的機會,也有利于訓練學生讀準字音,正確停頓,但不利于思考問題,容易形成唱讀。
個人讀,包括自由讀和指名讀。自由讀,就是全班同學在同一時間里就一篇課文或一段話自己小聲朗讀。其好處是全班同學都可以得到練習,也便于邊讀邊想。指名讀,是單獨讓某一位學生起來朗讀,這種讀法便于針對學生朗讀中的具體問題進行指導。且低年級學生喜歡當眾表現自己,因此能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分角色朗讀,就是由兩個以上的學生分別讀出不同人物的有關語句。這種朗讀形式,低年級學生很喜歡,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對以上這些指導朗讀的方式,教師應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和教學不同階段的需要恰當地選用,在低年級閱讀中,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要求,所采取的朗讀方式便有所不同。如:初讀課文時,主要要求學生人人能借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教師應留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課文,對于拼音能力較差的個別學生,可采用領讀的方式教他,主要是要采用范讀、領讀、指名讀等多種方式,;熟讀課文階段,在學生理解全文以后,可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主要采用齊讀、分角色朗讀、比賽讀等。還可以根據課文特點來選擇讀書方式,如“天對地,圓對方,嚴寒對酷暑…”就可以采用對讀方式進行。總之,朗讀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應根據教學情況選取最佳的方式,才能達到最佳的朗讀效果。
三、注意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也是如此,不能只是教會學生讀好某一篇課文,而是要在指導朗讀的實際過程中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如:停頓、語調、重音等都是朗讀的技巧。但是這些,主要是在實際朗讀過程中讓學生模仿體會,不能架空教給朗讀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