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不斷地深入和發展。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校體育,涉及到諸多方面因素。其中體育教學的好與壞,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它是國民體育的基礎,在培養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 體育;興趣;體育教學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又是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的培養以及運動習慣與參與意識的形成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21世紀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趨勢。
一、我國當前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傳統的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的興趣發展。在舊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都能在不自覺中形成一種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學模式,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教學順利進行,但是卻能束縛體育教師的思維方式,使自己陷入條框之中,易影響體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使失去對體育課的興趣,難以達到體育課所要求的多種教育的作用,在對體育教材的使用和選擇上,不思創新,不求進取。第二,體育課堂結構的傳統模式已不適應當代大學生的發展需要。受傳統習慣的影響,體育教師在上課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結構模式: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這種結構由于對課的幾個部分限制過死,從形式和內容上過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視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養作用。現實中,我們面對的是在優越條件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少年,他們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易產生興趣,思維敏捷,活潑好動,愛上體育課,卻不愿意參加劇烈或難度較大的活動,更不愿意在活動中受到太多的約束。再加上班級人數多,肥胖的增多,克服因難的意志品質弱,給我們的體育教學帶來了很多困難。我們本來可以利用這些因素有針對性地加以突破,但是傳統教學模式的條條框框,無形中影響了教師的創造性,使課的形式單調,同時也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無情地限制住,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幾種方法
第一,開展健康思想教育。在教學中以增強體質,減少疾病和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為目的,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學好體育的重要性,才能逐漸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學好體育不僅僅是為了身體好,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質,是新世紀人才的必要條件。在培養學生正確觀念的同時,加大對體育的宣傳力度,使學生、家長和其他任課教師也能充分體會到這一點,成為學生學習體育的有力后盾和積極擁護者,真正從思想的深處接受和認同體育的重要性。第二,創造優美的體育環境。做好場地器材的準備工作,這是完成教學任務的物質保證,也是激發興趣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從心理角度出發,良好的場地器材布置能給人以美的感受,提高學習與鍛煉的欲望。平坦整齊、布置得體、清潔衛生的體育環境同樣也能激發學生學生的鍛煉熱情。第三,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在體育課中應該使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全面了解體育基本理論知識,綜合提高體育理論水平,并學會應用體育理論知識去指導練習,避免因缺乏體育知識而對體育不感興趣。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教育學和心理學認為:若體育課的教法單調,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只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學生從中獲得快樂,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習和練習的興趣。故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依據教材和設備條件采用多種手段與方法,如:采用幻燈、錄像等進行觀摩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動作,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在體育練習教學中,可采用先分解練習、后完整練習的方法,教學內容難度由低到高,循序漸進,減輕學生的思想壓力,讓他們苦中有樂,更加做到“以苦為樂”而喜歡學和樂于練,在不知不覺中對體育產生興趣。第四,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差異和體育基礎的不同,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因而在體育課中,一方面,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特征,因材施教。教師對學生的關心要平等對待,不要冷落差生,更不能把他們當反面教材,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從而提高他們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另一方面,還要針對身體素質差異,區別對待,制定不同的訓練標準,加強學生基本身體素質練習,不斷提高體質,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不斷積累“實力”,增強學習自信心,對體育產生濃厚興趣。第五,注重成功教學法。成功教學法就是學生在練習時通過努力,發揮潛力完成動作。使他們在完成運動后產生愉快喜悅的感受。
三、當前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方法與途徑
第一,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是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重要途徑。學校體育教學應重視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身體全面發展,但一味強調體育教學培養能力、促進學生身體全面發展,而忽視培養學生對從事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和養成鍛煉的習慣,這樣,不可能奠定學生終生體育的基礎。我們知道體育教學的目的是“鍛煉學生身體和改善學生健康狀況,促進學生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的全面發展。使他們掌握體育、衛生保健基礎知識,學會體育運動的手段、方法,豐富體育文化知識,不僅是鍛煉身體的需要,也是激發學生體育興趣,培養終生參加體育鍛煉習慣的需要”。第二,體育教學改革的方法與意義。體育教學改革在我國走過了曲折而漫長的道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體育機制的不斷完善和深入,體育教育迅速發展,體育改革方興未艾。現代體育教學的發展趨勢是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西方體育教學發達國家,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逐步被發展學生自主能力和興趣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
總之,體育教學改革只有從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出發,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新方法,才能在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走出一條既適合我國國情又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成功之路。
參考文獻
[1] 王寬.推動“陽光體育工程”開展,培養大學生課外體育興趣[J].中國市場,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