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高中物理學科的課堂教學水平,是廣大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作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和對“篩選主干知識、主攻重點內容、科學安排教學內容”的認識,提出如下探討。
關鍵詞: 物理課改;主干知識;科學安排;教學內容;高效課堂
近年來,高中物理課程改革變化較大,郊聯體學校的同仁編寫了“篩選主干知識、主攻重點內容、科學安排教學內容”這一報告,以“課標、考綱、考試說明、近四年遼寧高考題”為依據,將教材內容篩選為主干知識和非主干知識,并且給出了課時安排。我認真學習了這本報告,并應用于高一物理課堂教學中,經過高一上學期的實踐,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現將我對“報告”的認識和應用匯報如下:
一、對“主干知識篩選、整理”的感悟及理解
在上述報告中詳細列出了教材中每章、節知識點,主干知識點、課時安排說明,課程標準、考綱要求、近四年高考題,在對課堂教學指導中,就像黑夜中的一盞明燈,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使學科知識結構更加清晰,知識內容更加完整并且分清主次,報告同時列出了和考點相對應的遼寧近四年的高考題,讓教師在高一教學中,能及時把握教學內容在高考中的應用和所占分數比重,并將高考題展現給學生,讓高一學生剛進入高中的學習就能提前感覺到高考的“味道”,讓他們指導自己離高考其實并不遙遠,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學習的緊張感和時間的緊迫性,另一方面,從高考題中,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如何在高考題中呈現和應用,這有利于形成高考思維模式,形成物理思維能力。
二、課標、主干知識、考綱、考試說明及高考題內在聯系
主干知識是依據“課標、考綱、考試說明、近四年遼寧高考題”篩選出來的,它在學科知識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物理學科的精華所在,在考綱中要求等級為“理解”,往往是高考出題要求定量計算的,所占分值比例大。下面以高考題為例,說明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
2013年遼寧卷25題:一長木板在水平地面上運動,在t=0時刻將一相對于地面精致的物塊輕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己知物塊與木板的質量相等,物塊與木板間及木板與地面間均有摩擦,物塊與木板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且物塊始終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①?物塊與木板間;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②從t=0時刻到物塊與木板均停止運動時,物塊相對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解題思路:由v-t圖象分析可知,0.5s時刻以前木板做勻減速運動,而物塊做勻加速運動,t=0.5s時刻兩者速度相等。根據v-t的斜率等于物體的加速度,由數學知識求出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由運動學公式和牛頓第二定律結合求解動摩擦因數;③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判斷速度相同后兩個物體能否一起做勻減速運動,求出加速度,由運動學公式求出兩個物體的總位移,兩者之差即為相對位移。
三、主干知識在指導教學中所獲成效
物理必修一中,主干知識共計34課時,非主干知識共計12課時,內容包括:第一章:運動的描述;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教學思路分為四個方面:①物理概念;②物理實驗;③物理規律;④知識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嘗試打破教科書上章、節的順序,抓住每一章主干知識,追根尋源,使學生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理解這一章與前邊知識的內在聯系,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去發展,去運用,去引申。每一部分內容,都在運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加進新的概念和規律,使學生學習到有序的,穿成一串的知識。
另外,應該注意典型模型的教學,分析近幾年高考題,較靈活的題,幾乎都是考察較基本的,典型的模型,運用到生活、生產、科技中去,而且往往打破成題的框框,放置到新的,但學生可以理解的物理情景中,考察學生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的能力。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抓住主干知識,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建立典型模型成為教學中的重要途徑。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教材必修一“直線運動”的教材處理建議。首先對于概念教學,在前兩章中的一些概念,比如:位移、質點、速度、時間、時刻、矢量、標量、參考系、坐標系,它們分布于教材中第一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除“位移”外屬非主干知識,教學中可以打破教材章節順序,將描繪運動學的相關概念融會貫通,讓學生對描述運動學的物理量有個整體認識和把握,從而使所學知識系統化,同時也減少了非主干知識的新課課時,在這一節教學中,要是深化位移概念,突出主干知識點。
其次對于實驗教學,同樣可以采取上面思路,打破章節順序,教材運動學中出現兩個實驗:實驗一:“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位于教材第一章,其為主干知識點。實驗二:“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位于教材第二章,其為非主干知識。教學中可將晾著穿串。實驗一,課標表述為:“正確使用打點計時器,會做v-t圖像,并理解其物理意義”,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教學,達到課標要求,同時在學生對所學“會用打點計時器,測出速度”知識進行應用,通過“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進一步強化使用打點計時器和利用紙帶計算速度,突出并強化了主干知識,并通過速度測量,體會變速運動,為“加速度”概念的引出埋下伏筆,在教學中體現了主干知識和非主干知識也是相輔相成的。
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在有限課時里,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成績,是物理界同仁面臨的一種新的挑戰,我們將告別教學中“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學內容無主次,面面俱到的教學模式,報告給我們指明了課堂教學的方向,引導我們更多地專研考綱,把握主干,研究高考真題,改進教學方法,從而實現“高效課堂,培養學生能力,提高教學成績”的理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