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規律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關鍵。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把握,而且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本文簡單闡述如何搞好規律教學,從重要性、特點以及教學中該如何做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 物理規律;規律教學;問題
在日常的教學中常常聽到不少學生說物理難學,究其原因,其一是在于未能準確地把握概念,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很好地把握物理規律。物理規律是反映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在一定的條件下必然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它反映運動變化的各因素之間的本質聯系,揭示了事物本質屬性之間的內在聯系。在一定意義上說,物理規律反映了在一定條件下某些物理量間內在的、必然的聯系。因此,學生把握好物理規律是學好物理的關鍵。進行物理規律教學是中學物理的中心任務。
在物理規律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物理規律本身,還要對物理規律的建立過程,研究問題的方法進行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應用規律來解決具體的問題。為此,進行物理規律教學應把握以下幾點:
一、使學生把握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建立物理規律的事實依據,懂得研究物理規律的方法
物理規律本身反映了物理現象中的相互聯系、因果關系和有關物理量間的嚴格數量關系。因此,在物理規律的教學中,必須將原來分散學習的有關概念綜合起來。只有用聯系的觀點來引導學生研究新課題,提出新問題,才能激發學生新的求知欲與新的興趣。另一方面,物理規律本身,總是以一定的物理事實為依據的。因此,學生學習物理規律,也必須在認識、分析和研究有關的物理事實的基礎上來進行。尤其是初中學生,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更需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為基礎。
二、使學生理解物理規律的物理意義
初中階段所研究的物理規律,一般著重于用文字語言加以表達,即用一段話把某一規律的物理意義表述出來,有些規律還用公式加以表達。對于物理規律的文字表述,要認真加以分析,使學生真正理解它的含義,而不是讓學生去死記結論。例如,牛頓第一定律這一理想規律的教學,就可采用“合理推理法”即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推理想象,由有摩擦的情況推想到無摩擦時的運動情況,最后把這一規律的內容表述出來。在理解時,要弄清定律的條件是“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還要正確理解“或”這個字的含義,“或”不是指物體有時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有時保持靜止狀態,而是指如果物體原來是靜止,它就保持靜止狀態;如果物體原來是運動的,它就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許多理論物理規律的內容可以用數學形式表達出來,就是公式。要使學生從物理意義上去理解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量之間的數量關系,而不能從純數學的角度加以理解。例如:對于歐姆定律的表達式,應當使學生理解,這一公式表達了電流的強弱決定于加在導體兩端電壓的大小和導體本身電阻的大小,即某段電路中電流的大小與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這段電路中的電阻成反比,公式中的I、U、R三個物理量是對同一段電路而言的。把公式進行變換,得到電阻的定義式R=U/I。如果不理解公式的物理意義,就可能得出“電阻與電壓成正比”這一錯誤的結論。
三、使學生明確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
每一個物理規律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反映某個物理現象或物理過程的變化規律的,而規律的成立是有條件的。因此,每一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也是一定的。學生只有明確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才能正確地運用規律來解決問題,才能避免亂用規律、亂套公式的現象。
四、使學生認清所研究的物理規律與有關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之間的關系
物理規律總是與許多物理概念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與某些物理規律也是互相關聯的,應當使學生把物理規律與同它相關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之間的關系搞清楚。
五、使學生學會運用物理規律解釋有關的物理現象,并學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對于重要的物理規律,不僅要求學生理解,而且要求學生靈活應用,因為掌握物理規律的目的就在于能夠運用物理規律去解決問題。在新的教學要求中,不要求學生能解決復雜問題,但是,應當要求學生學會運用物理規律去說明和解釋有關的現象、解決一些有關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鞏固和深化對規律的理解,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學生學到處理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發展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有效地引導學生學好物理規律。我們還必須認清學生在學習物理規律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初中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學生的感性知識不多。初中物理規律的教學,多數是從事實出發經過分析歸納總結出來的。初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他們在學習規律時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作為基礎,如果沒有足夠的感性材料,必然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難。
2、相關知識的準備不足。物理知識有著嚴密的邏輯體系,前面學習的知識要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后面的學習要充分利用前面的準備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物理規律的教學必然聯系到以前學過的物理知識,如果前面的知識準備不夠,就會給物理規律的學習帶來困難。如在研究“物體浮沉條件”時,就要有密度的概念、重力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條件、壓力和壓強、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等,如果在某一環節上準備不足,就會對這一規律的學習產生困難。
3、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錯誤觀念的干擾。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對一些問題形成了某些觀念,有的是正確的,但有一定的片面性;還有的在生活中形成了一些錯誤的觀念,對規律的學習有一定的干擾作用。
總之,物理教學本身就是一門創造性藝術,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創新,勇于試驗,大膽改革,才能提高物理規律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都本富.提高物理演示實驗效果的方法[J]. 物理教學探討.2008(17)
[2] 姜成果.物理教學中演示實驗的作用[J]. 大學物理實驗.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