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學是高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有助于幫助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數學應用能力。目前,我國主要實行素質教育,該教育模式的改革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為目的。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按照一定規律認識事物,是一種積極、有價值的思維形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本文主要探討了培養學生高中數學創新思維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高中數學;創新思維;學習興趣;培養
數學是高中課程基礎學科,主要向學生傳授前人發現、研究、積累的科學結果,具有邏輯性和抽象性,但缺乏一定的創新性,所以,素質教育改革要求高中數學應以培養學生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為目標,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能力主要以發散思維為核心,具有獨特性、求異性、創造性等特點,學生思考問題時,打破常規方式,采用新穎獨特的方式,是創造性思維的具體體現。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加強創造性思維培養,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不斷提高其思維能力。
一、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時,鼓勵學生多想、善想,可以解放大腦,發揮想象力,進而沖破思維固式,標新立異。思維是學習數學的良好基礎,學生發揮創新思維可以有效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培養學生思維想象力上,數學具有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該學科不僅可以發展學生觀察力,激發其好奇心,還能對學生的質疑精神進行培養,從而使學生全面、深入而正確地認識事物,增長一定知識。善于觀察的人往往能觀察到別人難以發現的新事物,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日常所見事物,能從中發現新東西,這樣做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觀察力,還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與思維方式的理解與運用。
例如,教學《三角形的中位線》時,在學生明白證明定理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三角形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看是否能得出其他的證明方法,有學生說:“可以截取三角形第三邊的中點,然后采取折半法。”這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去證明,若學生們都無法證明出來,他們就能明白只能用延長中位線法證明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結合手和腦,使兩者相輔相成,可以幾乎同時活動大腦左右兩側,有助于激發學生主體能動性,有效培養其創新意識。該種方式的采用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常效率和質量。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營造和諧、平等的學習環境,可以激發學生主體學習能動性,加強自主精神,是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有效途徑。如果教師教學時正言厲色,學生就會循規蹈矩的學習,難以激發其創新勇氣,也就不能迸發出創新火花。所以,教師教學時應用平等、民主的教學方式,構建和諧統一的師生關系,在師生互相信任的基礎上,充分開發學生創新思維和潛能。
此外,教師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給學生發表自身意見的時間與空間,可以使其勇于發表意見,有利于提高思考能力與探索能力。在愉悅、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感受情感交融的氛圍,給每位學生創造表現機會,可以增強學生自信心,進而提高創新能力。教師在學生學習數學時,應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盡可能開發學生創新潛能,并在學生答問時,給予簡短但有激勵性的話語,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進而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三、加強培養學生觀察力
加強培養學生觀察力,可以激發其創新動機,發現新事物,并尋找出新的方式解決遇到的問題。不去觀察就不會發現新事物,也就不會有所創造。數學是一門需要運用思維的學科,而觀察是學生正確認識事物的根本,也是促發思維的有利條件,可以說一切發明創造來源于科學觀察。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觀察力時,應積極引導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問題進行觀察,并掌握事物的整體。即:
①教師在學生進行觀察前,向其指出具體明確的任務、要求及目的。②教師在學生觀察中,及時指導學生根據觀察對象具體情況,采用適當的觀察法有序觀察。之后,指導學生對觀察結果進行一定的分析總結。
③教師可采用現代教學技術與直觀教學工具,改進傳統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靜動結合方式,展現抽象概念的真實感與立體感,如將抽象概念用形象、直觀的三維動畫表示,從而讓學生真實的感受這一概念。這種方式不僅容易讓學生接受,還能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教師講授《空間四邊形》時,可以將復雜的圖形簡單化,利用多媒體技術直觀地將圖形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圖形各元素位置關系。學生觀察力的培養,需要后天通過不斷觀察有意培養,離開個體實際的抽象概念,往往無法有效培養觀察力。因此,教師學采用一定措施有效培養學生觀察力,實現創新教育目的,提高學生創新思維。
總之,數學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適用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作為教學目標,有助于正確認識課程改革基本性質,理解課改的具體內容和意義。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應局限于教材內容,需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改進教學方式,引入新知識和新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探究、創新等方面能力。充分發揮學生思維主體能動性,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使其在觀察事物時有新發現,不斷提高數學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紅婷.“數學創新教育中的教學原則探微”.《數學通報》,2001(3)
[2] 胡勇健.“高中數學學生自主探索法”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實踐.《中學數學》,2000(4)
[3] 劉邦耀.淺談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數學教學通訊》,2000(8)
[4] 張以鵬.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嘗試.山東省榮成市第六中學論文集,2004
[5] 卡爾·羅杰斯(美).走向創造力的理論.淇丕熙譯.外國教育資料,19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