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教師應該以先進的教學觀念作為指導,在教學過程中經過不斷的實踐和總結,完善和更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熟練地運用教學的方法,給學生更多鍛煉和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自主研究、討論中學習、進步和成長。
關鍵詞: 語文教學;創新方法;錦上添花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傳統的教學當中,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做什么,都是由教師決定,學生自己很少有自主權。
一、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把老師當作是知識的傳授者,擁有了絕對的權力,學生必須服從。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覺得學習是一種任務,被迫去完成。新課程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的新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的核心和關鍵之一。小學語文教學要創新,首先就要更新這種觀念。第一,教師應該在師生觀上實現四個轉變:由學生為教師服務,轉變成教師為學生服務;由學生圍著教師轉,轉變成教師圍著學生轉;由學生被當作充塞知識的容器轉變成課堂活動的主人;由教師在臺上表演(拉大提琴)轉變成導演或指揮。總之,要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第二,教學觀念要實現六個轉變:由只研究“教”變為同時研究“學”;由“教決定學”轉變為“學決定教”;由“只研究教法”變為“同時研究學法”;由“教法決定學法”變為“學法決定教法”;由“只研究教的過程”變為“同時研究學的過程”;‘教的過程決定學的過程”變為“學的過程決定教的過程”。
二、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無趣,則必不樂學”。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是入門的向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現代的教育實踐也充分說明,培養良好的興趣是減輕學生的負擔,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展的重要環節。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主要在于教師的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強調閱讀,把握語文教學的主旋律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訓練。語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語言優美的文章,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材料,而語言的內化主要靠朗讀,在反復地朗讀吟誦之中,詞、句、段、篇能夠進入學生的語言倉庫,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欣賞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在朗讀中運用語言和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側重于分析課文內容,朗讀訓練往往被忽視,學生朗讀課文時唱讀、頓讀、讀錯、讀漏現象非常普遍,讓人聽了感覺很不舒服,就像機械完成任務一般,失去了課文朗讀所帶來的意境美、音韻美。為了正確指導學生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預設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我們可以進行自由讀,給學生時間、自由,讓他們盡情體驗、表現,語調、語速、感情可以反復試讀體會,不受集體約束。
四、運用媒體,感受語文教學的現實性
現代化教學媒體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多種教學媒體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輸出功能,立體地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使抽象變得具體,使復雜變得簡明,使不可見變為可見。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凝練生動的優美詞句,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有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也有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但學生的理解有差異,效果就干差萬別了。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學生會體驗到視覺中的身臨其境,語言和形象的結合會為學生的思維插上翅膀。如教學杜甫《絕句》時,先投影展示背景,蔚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水及草堂,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教第一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時,再放錄音,學生一邊欣賞活潑可愛的黃鸝在翠柳上的姿態,一邊傾聽黃鸝婉轉的叫聲,對詩句很快就理解了。學習“一行白鷺上青天”時,隨著教師生動的敘述,一行白鷺在藍天上自由飛翔的遠景,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仿佛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
五、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如教學《找春天》時,我讓小朋友們扮成小燕子,跟著《小燕子》這首描寫春天的歌聲一起去大自然尋找春天。同時出示描繪春天的一些課件,小朋友們個個拍著“翅膀”,在天空中飛翔……音樂停了,我問小朋友:“你們剛才看到什么了?”他們說:“我看到柳樹和小草發芽了。”“我看到桃樹、李樹開花了,好美啊!”……“那你們聽到了什么沒有呢?我聽到了春風在輕輕地唱歌。”“我聽到了小鳥在歡快地歌唱。”……“那你感覺春天是怎么樣的呢,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春天嗎?”小朋友們紛紛說:“春天到了,溫柔的春風輕輕地吹著,春雨細細地下著,柳樹發芽了,小草綠了,燕子飛回來了,布谷鳥叫了,梨花、杏花、桃花都開了。春天的景色真美啊!”學生的積極性完全地調動起來了,他們通過唱唱、演演、說說,完全把學習當成了游戲,學得愉快,學得輕松,還大膽表現了自己的閱讀感受,對課文進行再創造。
總之,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先進的教學觀念作為指導,在教學過程中經過不斷的實踐和總結,完善和更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熟練地運用教學的方法,給學生更多鍛煉和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自主研究、討論中學習、進步和成長。
參考文獻
[1] 王國棟.論新課改背景下激發語文興趣的課堂策略[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