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讓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學海無涯,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氛圍;激發興趣
按照新課程標準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教學理念,筆者認為,要想在新課程標準下搞好數學課堂教學,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
教師通過各種不同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自己所設計的場景教學活動之中來,并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轉變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時刻不忘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明確學習目的。這樣將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要營造出寬松的課堂活動氣氛,教師首先要關愛學生,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盡量挖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感受到老師通過努力達到的效果,做到既是學生的良師,更是學生的益友。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好的教學,教要得法,學要主動。主動來自興趣,興趣需要培養。同樣的教材,講得生動、妙趣橫生,學生會百聽不厭、回味無窮;講得教條、枯燥無味,學生則呆若木雞、事倍功半。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應該做到態度和藹、語言幽默;巧設提問、啟迪思維;深入淺出、化難為易,趣味教學,增強吸引力。
三、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渲染數學教學氣氛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初中數學教學中正確選擇和使用教學現代教學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幫助他們學好有關的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內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時,讓學生根據投影儀投出的問題看書,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對不能在書上直接找到的問題答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何異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把透明膠片分發到每組,把討論的結果寫在膠片上,然后教師把他們的討論結果投影出來,讓全班同學與教師一道再進行討論,看哪個組寫出的結果最簡單最準確,然后進行練習,通過練習分組討論,組內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寫在膠片上,再投影出來,引導他們討論解決,這樣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別人的問題中啟迪他們的思維,又培養了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的精神,較好地發揮了他們的學習的主體作用。
四、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系
新課標改革實驗要求教師在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上都要根本性變化,要打破傳統師生關系的陳舊摸式,放下架子,重塑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一旦課堂上師生角色得以轉換和新型師生關系得以建立,我們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課堂教學正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和完成。在課堂中我們要營造寬松、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師生互動、平等參與。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不主觀、不武斷、不包辦,把微笑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個學生,增加對學生感情的投入,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和誠心。以平等的態度點撥、啟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選擇,甚至行動,努力當學生的顧問,當他們交換意見時的積極參與者,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勵。教師要講究課堂教學藝術,尊重學生的個性,多關注一些學生的能力,誘導學生自主地學習不斷地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結合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愿學、愛學、樂學,培養“親其師、信其道”的真摯感情,化感情為學習數學的動力。
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枯燥的概念、法則總是讓學生頭痛不已,背不出,記不住是最大的問題,往往教師的教總是有些給學生“灌”的感受。要避免這種“背誦式”教法,最好的方法是先激發學生的興致,提高他們的熱情。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把他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老師在教學中利用各種各樣的情境,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機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展了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熟悉所學知識、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智力水平不斷提高。在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激發學生學習的愛好,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愿學、善學、樂學。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讓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學海無涯,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J].教育研究,2007(06)
[2] 陳冬.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調控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