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對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歷史教學往往忽視對學生創新、探究能力的啟發,導致歷史課堂呆板、沉悶,使學生“望史生畏”,大大降低了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中學歷史涉及的知識廣泛,集趣味性、知識性于一體,它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上獨具特色,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正好為它提供了舞臺。
一、改革教學方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普通高中的歷史教學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我國社會學科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對推動我國的社會建設和國民素質的提高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在巨大的成就背后,也有不少的缺陷。高中階段的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意識是極其強烈的,他們關注自己的個性發展與人生設計,他們不再把自己的思維束縛在教材中,束縛在學校里,他們有意識地開始關注國家社會的前途命運與自己的人生價值相結合,他們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強,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批判性也明顯增強,高中歷史舊課程的教學要求剛好壓制了高中學生這些增長的因素,因此,舊的高中歷史課程是直接導致學生厭學歷史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使歷史的教學功能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課程的實施上,舊課程仍是以教師、課本為中心,學生的主體地位仍未得到充分體現。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從世界各國的課程目標來看,他們大多數都不再把單純地傳授知識作為主要目標,而是把培養社會責任感、培養個性發展與生存能力、培養創造力與批判性思維、培養合作精神等等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而中國舊的教育模式、舊的教育課程及其內容,確實與世界各國教育的主要目標有不少不相當的地方,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中國的教育必須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為了配合教育的大改革,高中歷史課程的改革也應該與時代氣息相一致,而高中歷史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必然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深刻熟悉到這些,才會使高中歷史教師對新課程的實施得以理解并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的教學改革之中,更能使高中歷史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得以順利進行。
二、教學中歸納歷史的特點
歷史特點是指某一個歷史事物的特殊之處,既反映了歷史事物的具體性,又顯現出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歷史事物的內在性質和外在表現都有著自身的特點,把握這些特點,是歷史認識的一個主要的方面。尤其是新高中歷史模塊,內容涉及多個領域的歷史發展,認識歷史發展的特征至關重要。新高中歷史課程采用專題的編排方式,在內容上有不少是涉及歷史制度、歷史現象、歷史格局、歷史發展趨勢等。例如,必修一的內容主要涉及政治制度、政治變革、政治發展、政治局勢,目的是了解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的發展進程,探討政治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和影響,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因此,必修一這一模塊的教學重點,是認識政治制度和政治發展的特點,探討其在歷史上的意義和作用。再如,必修二的教學重點是了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走向,認識經濟發展模式的特點,探討經濟活動在歷史上的意義和作用。對歷史事物的特點進行認識,也是新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在課標中多次提到特點的認識,如“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認識我國民主政治的特色”、“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了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認識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征”、“了解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分析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點”、“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等等。
三、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學生是有差異的,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我們所采取的教育辦法,也應有所變化。面對平時學習態度差,不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的學生,如果采用懲罰的辦法往往達不到我們追求的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應摸清學生學習不好的癥結所在,然后心平氣和地和學生座談,“對癥下藥”,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從而轉為主動學習的源泉;對于學習成績不錯,心理素質不好的學生,教師又要起一個心理咨詢師的作用,加強心理疏導、增強其耐挫能力的訓練,提升學生學習必勝的信心。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我們的教學活動才能收獲豐收。
四、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們研究發現:興趣越大,學到的東西便越多。運用多媒體教學,可充分利用其聲、色、形、像,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歷史情景,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秦朝的統一》一節時,首先以影片《英雄》中秦統一歷史必然性和深遠影響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在課堂中創設歷史的情景,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緊接著提出問題:殘劍為什么要無名放棄刺秦呢?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學生們就議論開了,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學生踴躍發言,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多媒體教學利于將較多的知識信息的不同形式,在有限的教學活動中展示給學生,拓展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在單位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信息,擴大知識面。例如:我們在講到《歷代王朝的統治》時,我們就通過多媒體補充教材沒有的,而又被認為是常識的知識如:皇帝制度的形式,三皇五帝、皇帝的帝號、廟號、年號、謚號等相關概念,使學生能夠加深對古代王朝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