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常言道: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好習慣,長大將會有好的品行。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
關鍵詞: 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培養
常言道: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好習慣,長大將會有好的品行。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就談談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如何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是指學生在新課前的一定時間里,先自己對教師所要教學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它能提高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既是學好新課、取得高效的學習成果的基礎,也是培養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通過預習,學生能對新課有個初步了解。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加強預習指導。首先,要求學生邊讀邊思,了解要學的是什么內容、與學過的什么知識有密切聯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然后對不理解的內容進行思考分析,看看是舊知識還是新知識,該查資料的查資料,該向他人請教的請教他人,力爭在教師講課前理解教學內容;最后在實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或者把它記下來,等課堂上在老師的幫助、引導、點撥下進行理解和掌握。
二、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學生審題不認真會造成兩個很嚴重的問題:一是把題目抄錯,有的甚至能第一行抄到第三行;二是解答實際問題錯誤率非常高,有的學生解答過程難以理解。可在找他們來當面訂正時,只要讓他們把題目一字一句地讀兩遍,大多數學生都能正確解答。由此可以知道他們在答題前并沒有讀題,更談不上分析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只是從中找出數量,根據自己的經驗寫一個算式解答,錯誤率自然不會低,這還不能排除做對的學生中有蒙對的可能。即使是中高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經認識不少漢字,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完全可以把題目讀通,但人都是有惰性的,孩子的惰性更甚于成人。如果在一、二年級時養成了根據題目的形式解題的習慣,自然就不會想到自己去讀題,再費腦筋理解題目意思。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應從閱讀入手,讓學生在讀題時讀出聲音,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用手指著讀。為了讓學生在讀題時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不破句,把題目讀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同桌互讀,避免在齊讀時有濫竽充數的現象發生。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題目內容,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讀題前找出甚至是劃出關鍵詞句,讀題時要求突出關鍵詞句,讀題后要求分析關鍵詞句并讓他們交流自己的理解。
三、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發展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①讓學生輪當小老師,在競爭中培養。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經常組織學生通過競爭,輪流當小老師,并大膽放手,讓小老師給同學們講課,提出自己的意見,并及時幫助同學糾正錯誤,并對負責任的小老師加以表揚鼓勵,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們在幫助其他同學的過程中覺得自己特別的棒!通過這樣的活動,當小老師的同學講的非常認真,下面聽的同學也非常認真,因為他們都想當小老師,學生的學習積極被充分調動了。②組織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會認真傾聽小組合作學習營造了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的機會,每位同學都有平等的機會在小組中討論并解決問題,學生在討論中自由發言,遇到困難時,可以請其他同學去幫助,學習別人的優點,開展互學互練,互查互評的活動,全體學生獲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現和認識的機會,思維真正活躍起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個學生的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且能使學生注意力持久,認真傾聽。
四、培養學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的習慣
學生學習數學這一活動,歸根到底是思維的活動,只有勤于動腦,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形成各種數學能力。教師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形成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品質;其次要注意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有序的進行思考的習慣;第三,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個人的見解,主動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思維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況下,學生想出比較新穎獨特的解題思路,大多是在整個思考過程的后半段時間內形成的,如果教師過早的作出評價,往往會挫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進一步拓展。如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準確的表達17~8所表達的意義,學生一般表達為17減去8得多少,但如果教師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啟發學生從減法的運算名稱、意義等多角度進行思考,就會促使學生積極動腦,踴躍發言。①被減數是17,減數是8,差是多少?②17比8多多少?③8比17少多少?④8再添上幾就是17?⑤17減去多少與8同樣多?所以,課堂上教師要善于觀察,多方引導,恰當把握時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培養學生及時復習的習慣
復習是學習之母,做好復習對于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四年級兒童,復習則以當天教的內容為主,家長可以讓孩子用嘗試的記憶方法,把當天的課堂學習知識告訴家長,適當背一些要記的知識。每個周末再進行一周回顧。
總之,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選取最能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教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使學生不但學會,而且會學,做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