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程改革強調(diào)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體育教學中,主體地位的轉變,需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角色的轉變,需要教師成為學生的促進者;建立和諧的關系,需要師生真誠的情感。
關鍵詞: 體育教學;師生關系;角色轉變;情感和諧
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是以教師為中心,從教學設計到教學實踐教師控制著一切,將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只能圍著教師轉,跟著教師做,嚴重地壓抑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現(xiàn)代教育思想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的一切工作都是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服務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調(diào)“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樣“角色轉換”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在教學中看待和建立師生關系呢?
一、主體地位的轉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流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中是融洽的,其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fā)展。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體育教學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嚴,體驗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作為體育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師德尊嚴”的權威中解脫出來,俯下身子,去傾聽學生的心聲,從體育教學的指揮者轉變?yōu)閰⑴c者,從決定學生應該學什么、怎樣學的主宰者,轉變?yōu)榕c學生合作學習的伙伴。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有潛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觀能力性的人,我們應去研究學生,幫助學生,保持與學生平等的姿態(tài),做學生的合作者。教師與學生只是在教學活動中地位的不同,并沒有人格上的高低貴賤之分,教師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教師尊重學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見,只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夠在教學中形成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二、角色的轉變——教師應成為學生的促進者
在新課堂改革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已由傳統(tǒng)的接受式向創(chuàng)造性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順應時代需求而及時轉變角色,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橹R的促進者,其角色行為應主要表現(xiàn)在幫助學生確立適當?shù)膶W習目標,并確認和協(xié)調(diào)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健身鍛煉習慣;創(chuàng)造豐富的體育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另外,教師應成為體育活動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體育快樂,一起探討體育問題,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這樣師生之間就會有一個良好的情感交流,學生才會逐漸理解教師、信賴教師,才會有共同的語言,形成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三、建立和諧的關系——真誠的師生情感
體育教師作為教育者和組織者,必須具備良好的、穩(wěn)定的、最有利于教學的情感品質(zhì)。情感就是對外界刺激的心理反應,如喜歡、厭惡、憤怒、恐懼、悲傷、憂郁等。在師生關系中,情感因素具有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體育教師的一門教學藝術,加強這門教學藝術的修養(yǎng),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體育課上得生動、活潑、有實效,要獲得這樣情感氛圍,關鍵在于老師。教師的情感不但影響自身的教學活動,而且會直接感染著每個學生。
教師良好的情感能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這種共鳴將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以及學生的身心成長。因此,只有師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學其道”,才能使學生心情舒暢,積極主動地學習,自覺自愿地接受教師的教育。除此之外,這種師生情感關系要建立在體育教師熱愛自己的事業(yè)上,體現(xiàn)在教學上就是要認真?zhèn)湔n,組織好教學過程,做好每個示范、指導與引領學生掌握所學的體育知識、技能和方法,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敬佩之情和充分的信任與尊重,自覺地參加運動鍛煉,從而形成最佳的學習情境,逐步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體育教師要注意自身修養(yǎng),認真鉆研業(yè)務,不斷地完善自我,在發(fā)揮好主導作用的前提下,重視與學生的交往,更多地去關心、幫助、愛護學生,使他們能夠信任你、喜歡你、尊重你,成為真正的良師益友,從而有效地帶動他們熱愛體育、主動地參與體育健身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品質(zhì),這是成功教育的必經(jīng)之路。
參考文獻
1 鄭新堂.論體育教學中的師生關系[J].湖北師范大學。2004(4)
2 曹一星.體育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J] 教學研究,2006(3)
3 許文化.教學論[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6
4 楚仁賢.教學情境[M].海口教育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