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對化學中體現的哲學原理作了簡要介紹,并與其他學科作了類比,力圖在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哲學教育,以培養他們的哲學品質,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 化學;哲學;教育
在這個充滿競爭和功利性的緊張時代,我認為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化學課堂對學生進行哲學的教育,讓學生意識到化學與哲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將對他們的成長大有裨益。
一、化學中的運動觀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化學中的物質是物質的具體形態和結構。在教學中通過聯系生活事例:如水的蒸發、氨水氣味的擴散、蔗糖溶于水等等,使學生感知到構成物質的微料——處于不斷的運動之中。同時結合教材內容,可以強調運動的絕對性。如講到原子結構時,聯系核外電子繞核運動;講到晶體時,聯系構成晶體的微粒在平衡位置附近不斷地振動;講到膠體時,聯系膠料的無規則的運動——布朗運動。
化學反應,是物質運動的基本類型之一。在教學中通過演示實驗:如氫、氯光照下化合營企業、白磷在空氣中自燃等等,使學生真正感知到物質的運動——發生了化學變化。從表面上看,化學變化是雜亂無章的,但實質上,化學變化象一切運動一樣,是有規律可循的。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分析、總結各類反應的規律,便學生更好地掌握物質的性質,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例如鹽類的水解,水解反應的本質就是鹽的離子與水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成弱電解質的過程。因此,弱酸根離子和弱堿陽離子存在的鹽溶液,一定會發生水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總結出。“弱酸強堿鹽水解后溶液顯堿性;強酸弱堿鹽水解后溶液顯酸性;強酸強堿鹽溶液顯中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學得生動,掌握得牢固。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例如:在25℃時,往100克飽和的硫酸銅溶液中,投入一顆不規則的膽礬晶體,則晶體會發生什么變化?此時溶液中,溶解與結晶的速度達到相等,處于靜止狀態,但速度不等于零,即仍有溶解和結晶,仍處于運動。因此,該晶體的形狀會改變,形狀可以從不規則變成規則,但晶體的質量不會改變,溶解正處于“靜止”狀態。
《化學平衡》一節教材,與運動觀點聯系最密切。在教學實踐中證明,要教好這一切內容,必須滲透運動的觀點。化學平衡可以概括為三點:①動。V正=V 逆≠0,化學平衡是動態平衡,既動又靜。②定。平衡體系中各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體系處于靜止狀態。③變。當外界條件改變時,平衡隨之破壞,發生移動。即化學平衡是一相對靜止狀態,是有條件的。
二、化學中的對立統一觀
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世界上一切事物充滿著矛盾,矛盾著 的雙方既統一,又斗爭,推動著事物的變化發展。在高中教材中,有關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以及合成等方面,都蘊藏著這一規律的豐富素材。在離子晶體中,陰、陽離子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作用達到平衡,于是陰、陽離子之間就形成了穩定的離子鍵。陰、陽離子共處于同一晶體中,而整個晶體又不顯電性。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就是物質失去電子,還原就是物質得到電子,兩者既相互對立、相互斗爭,又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沒有電子的失去,也沒有電子的得到。氧化劑本具有氧化性,但是一旦得到了電子,成為還原產物時,其還原產物則具有了還原性。
在溶液中,酸、堿性也是一對矛盾。當溶液中,[H+]>[OH-],溶液顯酸性;當溶液中,[H+]=[OH-],溶液顯中性;當溶液中,[H+]>[OH-],溶液顯堿性。H+和OH-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相互對立、相互抑制,同時,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兩者統一于離子積:Kw=[H+]×[OH-]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在化學變化中,內因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內部矛盾,是由物質的組成、結構的特點決定的。外因就是外界條件,如濃度、溫度、溶劑、催化劑等等。例如:銅片與稀硫酸在加熱條件下,不發生反應。銅片與濃硫酸以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和水。這說明濃硫酸具強氧化性,而稀硫酸不具有強氧化性。又如常溫下過氧化氫分解很緩慢,當往過氧氣化氫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則可以看到大量氣體放出。過氧化氫結構不穩定,是它發生發解的內因,當加入二氧化錳時,在它的催化下反應速度大大加快,外因就通過內因起作用。在教學中,聯系具體化學瓜,強調反應條件的重要性。
化學教學中,要使學生認識對立統一規律,逐步學會運用這個法則,并分析和研究物質的變化和發展。內因是變化根據,外因則是變化的條件。在化學教學中,既要重視物質結構和性質的教學,又要強調反應的條件,絕大多數化學反應都要適當的條件,才能實現。例如,乙醇在濃硫酸的催化下,加熱到140℃,主要產物是乙醚;當加熱到170℃左百,主要產物是乙烯。因此,在實際中,要研究和控制條件使反應向我們需要的方向發展。
總之,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只要我們善于去發現,去觀察,去利用,那么在我們的教學中,就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哲學思想,并引導他們樹立辨證唯物主義的人生觀世界觀。我們在新課改中應該充分利用辨證唯物主義教育,促進我們中學化學的教學,使中學化學教學充滿素質教育的氣息,使學生和教師均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施其勝.例析中學化學中的量變引起質變[J].中學化學,2005,(5)
[2] 周漢鋒.淺論化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整合[J].考試周刊,2010(08)
[3] 高麗.高中化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成功(教育),2010(03)
[4] 馬祥梅;王斌.化學教學中哲學思想的應用[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