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歷來是令師生頭痛的一個問題,好多學生一寫作文就愁眉苦臉,搜腸刮肚也湊不夠字數,而有的同學卻可以洋洋灑灑、筆走龍蛇,這種差別除了先天的秉賦之外,更多的可以通過后天的教育培養來改變。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可通過以下方法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一、培養學生寫作文的激情
自主寫作確實輕松自在,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作文教學,是快樂作文的起點。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學生要愛作文。如果沒有這個前提,自主只能是給不自覺者大開了方便之門,自主只會導致作文教學的無政府狀態,使作文教學無所作為。那么這種激情,這種對作文的熱愛又該怎樣去點燃和呵護呢?學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對生活的激情。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寫作文,徹底打消他們為考試而寫作的思想,要讓他們明確寫作是現代生活的需要。我們的作文教學目的,不是為了培養少數的幾個作家,而是千千萬萬普通的勞動者,他們所需要的并非創造文學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廣泛意義的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和創造能力。葉圣陶也說過: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認識文字,練習寫作,并不是為著給自己一個“讀書人”或者“文學家”的頭銜,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見豐富、更見充實。既然寫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就有責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學,讓學生像熱愛生活一樣去熱愛作文。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為他們作文的源頭活水,那么作文的快樂是可以想見的。有人把教師比做火把,那么學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師去點燃。語文老師對寫作要熱愛,要率先垂范,經常“下水”作文。如果一個語文老師只會整天談經驗說技巧,多少顯得有些滑稽,不親自“下水”試一試,怎么能體會得了寫作的艱辛與快樂。魯迅先生當年曾諷刺過那些專職的“批評家”:“你這么會說,那么你倒來做一篇試試看!”如今我們不少的語文老師也只是會說而不能寫,甚至因為不會寫而只能空洞的說。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一個以寫作見長的語文老師會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也只有這種老師,才能說得出經驗和技巧,而且是同學們樂意接受的。師生之間能就寫作的具體感受進行交流,達成心靈的撞擊、共鳴、磨合與默契。
二、寫作方法的指導
有了豐富的素材,就好比蓋樓有了原料,但要想蓋成漂亮的摩天大廈,還要有科學的方法。對于高中學生的寫作,要做到以下幾點:
1、審題立意,符合要求。現在的高考作文一般由提示性的文字材料、話題范圍和寫作要求三部分組成,其限制性主要體現在提示性的文字材料和寫作要求這兩個方面,審題的過程就是選擇寫作角度的過程,一般來說,寫作的切入點宜小不宜大,審題要善于化大為小,立意要趨長避短,選擇自己熟悉的角度去寫。比如在寫“感情的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的時候,一個同學就寫了自己的繼母,因為自己心理上對繼母的排斥,所以看繼母的種種行為都不順眼。都似乎在沽名釣譽,最后發現是感情的親疏影響了自己對事物的認知。事情雖小,但切入點很好,扣題很緊。
2、圍繞中心,精選材料,擬定寫作提綱。確定了中心之后,就該圍繞中心精選材料了,這時候素材寶庫會最大限度地提供能量。要迅速摘出和中心有關的材料,然后擬定一個簡單的提綱。擬寫提綱不容忽視,列提綱可以使文思貫通、一氣呵成,寫到最后不會出現結構上和選材上的重大失誤。
3、寫作過程要時時留心。中心確定了,材料選好了,就可以下筆成文了。但在整個寫作過程中,還要時時留心。首先,題目要精彩,人們經常說“題好一半文”,所以題目的擬定要做到準確、鮮明、凝練、生動,要讓讀者“一見鐘情”。其次,要雕飾“鳳頭”,打好第一槍。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曾說,觀賞文章的人,最留意的是開頭落筆之處。開頭寫好了,全文就會如高崖落水,一瀉千里。還有,行文中要注意扣題。要一路扣題一路歌,行文中的扣題實際上也是在提醒自己不要跑題,同時又可以使讀者很輕松的了解你的寫作脈絡。
三、提供材料,積累資料
目前,高中的語文教材,其入選范文,總體上說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這就為在講讀教學中進行作文教學,運用范文向學生提供寫作材料,幫助學生積累寫作資料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學生在寫作文,特別是在寫議論文的時候,往往覺得沒有什么內容可寫。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閱讀面太狹窄,知識貧乏,占有的寫作資料太少。根據這種情況,在講讀課中,要特別注意將范文中的內容教給學生作為寫作材料,作為學生寫作的“流”。
譬如,把毛澤東的《別了,司徒雷登》、魯迅的《〈吶喊〉自序》、陶鑄的《崇高的理想》,以及江澤民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等課文中關于愛國主義方面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英雄事跡、理論闡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紹給學生;對《廉頗藺相如列傳》、《荊軻刺秦王》中廉頗、藺相如、荊軻等歷史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頌揚或批判。這樣就為學生寫作以愛國主義和革命理想為內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同時,在講課時,要非常注意啟發學生對范文中提供的寫作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加以靈活運用。例如《崇高的理想》中提到的許多歷史人物,既可以從愛國主義、民族氣節等方面去運用,又可以從談理想、談抱負等方面加以借鑒運用。利用講讀課向學生有意識地提供作文材料,提高了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和靈活地運用知識的能力,開發了學生的智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和寫作文的興趣,讀寫結合,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陳飛鯨.論作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01
[2] 溫永選.試論學生作文心理素質培養[D].福建師范大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