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小學英語教育事業的穩步推進,如何實施小學英語教學策略來提高教學實效性已成為越來越多教師關注的話題。本文著力分析了小學英語教學的特殊性,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式等方面入手,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一、小學英語教學的特殊性
第一,在思維方式方面,小學生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漸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為主,但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以感性經驗相聯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他們喜歡比較新奇的東西,有強烈的愿望去親身體驗和嘗試。
第二,在記憶規律、注意力集中方面,小學生擅長短時記憶,對很多知識點他們即使沒有完全理解也能很準確地記住。這一點對學習語言來講是很有益的,孩子們記憶單詞的速度往往很快,尤其是一些比較形象的關于動物、五官之類的詞。
第三,在心理特征方面,小學生好奇心強,勇于嘗試新鮮事物,他們喜歡表現自己,一旦小有成就想讓老師、小伙伴們知道。小學生做事的時候沒有明確的目標或目的,而僅僅是在某種心態的推動下進行的。他們的學習與同伴、與教師有著重要的聯系。
二、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1、突出口語教學。人的語言能力首先是從發展語言技能開始的,特別是聽、說的技能。在小學階段開設英語,不能要求小學生象初中生、高中生那樣,系統地理解和掌握英語語法、句式、慣用法等。小學生比成年人或中學以上年級學生的膽子大,愛說好動,模仿能力強,記憶力強,一開始學習英語就注重口語教學,在循序漸進的英語口語訓練中,就一定能培養起學生的聽說能力。在小學英語入門階段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音、語調。一開始,語音、語調學不好,進一步學好外語就會產生極大的困難。因為英語這種語言是用語音來連結形與義的,不象漢語而具有抽象性。因此,耳聽、口說的口語基礎訓練不僅能培養正確的語音、語調,而且是英語學習的需要。突出口語教學,還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語言學習的目標就是口語交際,利于長遠發展。實踐證明,語言教學特別是入門階段的語言教學,如果花費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機械地記憶脫離語境的詞語,學習他們很難理解的語法知識,是嚴重地違背學習規律,其教學效果當然不好。
2、適當運用體態語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適當運用得體的體態語言,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一是體態語言運用要恰當準確。否則,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影響教育教學效果的實現。
比如:在教學中,當講到興奮處,眼睛要散發出興奮的光芒,面部表情歡快;講到悲憤時,眼睛呆滯,面部痛苦等等。但切忌用手大聲拍擊桌子、跺腳、狂笑等夸張動作來表達情感。二是體態語言運用要自然流暢。在教學中,教師的體態語言要和自己的內心活動相一致,做到親切自然,莊重大方,真正體現教育者真實、美好的形象。此外,教師的手勢、眼神、表情和姿態運用要自然流暢,不要給學生故意造作、扭捏的感覺,否則會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師形象。三是體態語言運用要協調,注重整體配合。首先,教師所用的體態語言要與教學內容協調配合。通過體態語言的運用,真正做到輔助、強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其次,有聲語言和無聲體態語言之間要協調配合,使二者相輔相成。如:處理違紀行為時,除用語言的制止之外,眼神的注視、手勢的強調、表情的氣憤等組合作用會產生更強烈的效果。四是體態語言運用注意文化差異。作為跨文化交際使者的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盡可能掌握一套標準的英語教學體態語言。在具體運用中,要充分考慮文化差異,尊重英語文化。可以向學生說明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體態語言運用存在的差異,以免誤用。
3、圖文并茂活躍課堂氛圍。圖文并茂是小學英語課程的一項重要教學要求。尤其是在缺乏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的情況下,為給學生創造更多接近原汁原味、地道的學習語言的機會,應該充分地利用多媒體設備圖文并茂地向學生展示,在外語課上再現生活情景,使學生邊聽、邊看,生動活潑地學習外語,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教學中的圖示可以使抽象的詞匯形象化、具體化,加深學生對其的影響和記憶,能很好地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教狗“dog”、貓“cat”等時,教師應同時給學生呈現一幅含有狗、貓的圖片,這些圖片,具有新穎性、生動性、趣味性,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更能使學生容易接受,形成形象記憶、輕松記憶,從而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也能使小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等能力得到發展。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小學的英語教學應很好地把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良好的課外英語拓展給學生英語學習提供了無窮的動力,為教師下一輪的英語教學預設給予了極大的幫助,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循環。小學英語課外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性格、興趣和特長,采取不同的活動形式。一是開展各種英語競賽活動,針對低、中、高年級學生,確定不同的活動主題,如英語歌比賽,英語書寫競賽,英語表演等,以班會的形式開展這樣的英語活動,這樣,同學們都有表現自我、在活動中交流、在活動中提高的機會。二是開展英語沙龍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每一次活動都可以成立專門的學生智囊團,由智囊團承擔確立主題、寫主持臺詞、出宣傳海報等一系列的工作,活動成員表演他們喜愛的節目,從中體驗成功,感受語言的魅力。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應是一種啟蒙教育。因此,需要充分地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創建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年齡特征的教學方法,為他們提供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在教學中循序漸進,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獲得良好的英語聽說能力和語感,為其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
參考文獻
[1] 何廣鏗編著.英語教學法基礎[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
[2] 胡文仲.英語的教與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 蔣祖康.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