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檢驗化學科學知識真理性的標準,是學生獲取和檢驗化學知識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化學素質的重要內容和途徑。化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探索如何培養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把實驗帶回家,更能充分發揮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探索
一、創設情境教學,培養創新意識
1、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也就是創造一個自然、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在這個環境里,不是獨自交流,而是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不同觀念,這樣就有利于消除上課過于拘謹的場面,有利于縮短師生之間的感情距離。在這個氛圍里,學生才會勇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渴望解決問題,他們的創新意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養和發揮。
2、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好奇是創造行為的開始,是學生探索心理的推動力,在創造性思維中具有觸發催化的作用,從而成為學生行為的內在動力之一。愛因斯坦說過,他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學生對事物感到好奇的時候,往往是創造性思維迸發的時候。在人類認識史上,正是個別人對事物或某種現象產生了好奇感、探索感,從而導致了重大的發明創造。瓦特對蒸汽沖動壺蓋好奇發明了蒸汽機,巴甫洛夫對司空見慣的狗流唾液的現象感到好奇,通過探索,終于創造了高級神經活動心理學。如果沒有這種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動,創造性思維也無從產生。例如,學習“鹽類水解”時,首先提出酸溶液pH<7,堿溶液pH>7,那么H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許學生馬上會回答,但要分析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層次,其次是疑問的隱蔽性和梯度。不能與結論太直接,也不能太難,要讓學生在解疑時有一定的切入點,順藤摸瓜,才能順理成章地解決疑問。例如,在初中化學中有這樣一種計算題:1000噸含Fe2O370%的赤鐵礦石中含鐵多少噸?這類題對初三剛學化學計算的同學來說,確實難了一些,但如果我們把它拆成這樣二個題目:1000噸含Fe2O370%的赤鐵礦石中含Fe2O3多少噸?和這些Fe2O3中含Fe多少噸?這對于學生來說就相對比較容易了。
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要求
1、演示實驗方面,必須目的明確,要求具體;現象鮮明,裝置合理;操作規范,面向學生;時間要短,確保安全;啟發思維,培育能力。
2、并進實驗方面,除達到演示實驗的基本要求外,教師還應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考慮到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領路和放手的關系要處理好。
3、學生實驗方面,必須事先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做好充分的理論準備。實驗完畢后,教師要進行組織小結。
4、實驗習題方面,應配合理論教學進度,除必要的鞏固性練習外,盡可能多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三、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強化演示實驗教學。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對部分演示實驗作適當的補充和改進,可以增強實驗效果。例如,在分子這一節教學中,補充了氨的揮發、碘在酒精中的溶解的實驗,加深了學生對分子運動的感性認識,在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對白磷的燃燒實驗進行改進,向熱水中緩緩通入O2,可看到熱水中的白P與O2接觸后,也開始燃燒。演示結束后,我引導學生提出了三個問題:為何銅片上白磷燃燒而紅P不能?水中的白P需要什么條件才能燃燒?紅P能否燃燒?接著補充紅P燃燒的實驗:將少量紅P放在燃燒匙里直接在酒精燈上點燃。指導學生比較歸納,總結出燃燒的條件。在講述NaOH化學性質時,我補充了NaOH+CONaOH+SO的實驗,同時提出2個問題:為何燒瓶中的小氣球會脹大?大試管中紅色噴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實驗有趣,問題富有思考性,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明顯的效果。
2、開發家庭小實驗。家庭小實驗將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它可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我在緒言課后就布置學生回家觀察蠟燭色態構造及點燃時的現象,學生感到新奇。除了教材中的家庭小實驗外,我還補充了十幾個估計學生可以完成的小實驗。這些實驗按教學進度陸續布置,并要求每位學生做好記錄,五周檢察一次。家庭小實驗的開發,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還可以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同時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有促進作用。
四、改演示實驗為自主實驗
教學不是要看教師教給學生什么,而是要看學生究竟學到了什么,是如何學到的。傳統的演示實驗是按教師演示以后讓學生進行歸納和得出結論的,整個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不能使學生主動思考,只是坐等實驗結果。為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實驗的教學中來,讓其體會到創造的樂趣。例如“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學,我曾讓學生分析實驗中反應物的性質和狀態反應條件、生成物的性質和狀態,聯系前面學習的實驗室制取氧氣和氫氣的方法和裝置,自行設計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和方法。在我的引導下,通過分組實驗,學生基本能設計出符合要求的裝置,制成并收集到二氧化碳氣體。雖然裝置和方法基本雷同,但也能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總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課題,需要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對于我們化學教師來說,任重而道遠,愿我們共同努力,為化學科學的發展默默鋪墊。
參考文獻
[1] 陳斌.在化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D].華中師范大學,2000
[2] 鄒桂英.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探索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
[3] 鐘躍.優化英語交際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素質[D].西南師范大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