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那么,在小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作為數學教師,本人從小學數學角度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切入。
關鍵詞: 小學數學;創新精神;培養
當前,創新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小學教育改革創新又是我國教改重中之中。因此,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那么,在小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作為數學教師,本人從小學數學角度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切入。
一、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激活學生的創新靈感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創造力量最能發揮條件的是民主”。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也深刻認識到只有創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才敢于大膽發言、積極思考,甚至與教師辯論,學生才能積極思考、豐富想象、敢于表達、急于標新立異,學生的思維才能產生創新的火花;只有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得以保護、延續和發展。
如何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呢?
首先,給學生建立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處在無拘無束、心情舒暢、精神振奮的狀態之中進行學習。只有在這種氣氛中,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得以涌現,并獲得有效發展。
其次,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學生感到老師可親可愛。再次,教師要尊重學生人格,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使每個學生樹立學習信心。例如,當學生在發問、質疑時,教師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視他,以示教師對他提出的問題很重視;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很遠或提不到要害之處。此時教師要鼓勵敢于提問題,而后再給予點撥和引導,從而保護每個學生的獨創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教師也要充分的肯定,特別是對學困生更應該加倍關注,要讓他們感受成功,并樹立自信。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真正激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
二、加強實踐操作,誘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必須引導全體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只有我們的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學用結合,才能真正將所學知識消化、貫通。
①教師要充分應用數學模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學具,變抽象為直觀,變被動為主動,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長方體認識”一節中,首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實物),通過數一數、比一比、量一量,得出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平行而且相等。這樣,使教學活動在動態中進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得出長方體的“面和棱”的特征,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
②教師要加強學生課堂的實踐操作,通過實踐操作,先把對具體事務的觀察和接觸轉變為與具體事物有關的感性認識的形式,再把感性認識轉變為與具體事務有關的感性認識的形式,再把感性認識轉變為抽象概括,從而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活動,可以起到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驗證結論的正確性;二是可以帶著問題,通過實踐操作,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重視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創新意識
重視發散思維訓練,散思維訓練創造性思維是一種發散的求異思維,發散求異的目的在于創新。求異思維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創造性的特征。求異思維是指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別人沒想不到,去找別人沒有找到的方法和竅門。尋求新穎、獨特,與眾不同解題方法,可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要鼓勵學生去大膽嘗試,勇于求異,激發學生創新欲望。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重視發散思維的訓練,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是十分必要的。一題多解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好形式。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縱橫聯系,達到相互溝通,深化知識,靈活和變通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目的,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求異思維能力、鉆研、探索、精神,找到解決某一類問題的簡捷思路和最佳方法,培養開拓創新的意志。
四、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我國偉大的數學家陳景潤,通過對問題的質疑,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這樣我們深深的認識到,只有在對某些事物產生疑問的同時,才會去進行思考和探索,才有可能萌發創新意識,這就意味著質疑是學生對問題進行主動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標志。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從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質疑,并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一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質疑,其勢必會積極主動地對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并且還會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應在課堂上多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并設置認知沖突,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五、探尋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豐富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一個具有創新性思維能力的人,往往不受傳統觀念、思想束縛,能從事物的反面、聯系、發展變化中去揭示事物的本質,探求事物的變化規律。我們在指導學生解決具體問題時,也必須從這些方面給予方法上的指導。具體講,有以下幾種:一是逆向思維法。逆向思維也叫反向思維,它是從相反的角度,立場去思考問題,執果索因,使思維順序倒逆;分析這一結果或結論的原因或條件。它是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該種思維方式的培養有利于學生解題拓展思路,活化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又有利于防止思維僵化,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未來具有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訓練。
參考文獻
[1] 王興平.西疇縣小學教師論文集[J].西疇教育局教研室,2003,09
[2] 沈懷靈.課程教材教學研究[M].云南課程教材研究雜志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