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新課標》強調教師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根據這一理念,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放在了首位,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上,通過發現問題,引導思維,合作探究,自主展示,鞏固遷移的環節,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標。
一、自主預習,學法指導,發現問題,獨立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愈多,在學校中越聰明,眼睛愈明,記憶力愈敏銳。要培養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給他思考?!?/p>
二、援疑解難,引導思維,點撥啟發,自主學習
斯賓塞說過:“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p>
三、發掘難點,合作探究,發散思維,培養能力
魏書生說過:“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p>
四、自主展示,激勵思維,鞏固遷移,提升能力
布魯諾指出:“學習中經常取得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并改善學生作為學習的自我概念?!?/p>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而且它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三維目標里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只有通過多種渠道和方法,引導學生思維、激活學生的思維、在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覺的培養思維能力,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才能在新課改的大潮中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