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教育的價值主要通過課程來體現(xiàn)。現(xiàn)行的高中政治新課程教材在內容上突破了以往的繁、難、過時等弊端,顯得簡潔明了、趣味橫生,增強了課程的生活化特點,弱化了教材的理論邏輯。對習慣于傳統(tǒng)教材教學方式的教師而言,如何開發(fā)和利用新課程資源是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 新課改;高中思想政治;教學
新課改的開展,給高中政治課教學帶來了大變革。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應該端正態(tài)度認識新課改,樹立正確的教材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合理利用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創(chuàng)造性地將新課改的理念應用于實際的教學中。
一、高中政治課改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
1、高中政治新課程與初中政治舊課程部分脫節(jié)。有的教師喜歡將新舊教材加以比較,以舊教材為教參,有意識地增添新教材中沒有的內容,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教學方法不僅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更是對新《課程標準》的背離;有的教師單就教材講教材,不敢擴充教材以外的新知識,不舉教材以外的新事例;有的教師盲目用課外資源代替課本現(xiàn)有資源,使教材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等等。
2、高中政治新課程知識深度體現(xiàn)困難。政治課改后,高中政治新課程擺脫了過去政治課程給學生枯燥、乏味,教師灌輸、學生記憶的僵化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教師引導學生有效利用教材,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以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為主。知識的深度和掌握程度不再簡單局限于教師講授的水準和質量,更多的取決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積極思考探索的興趣和對課程投入的精力。換句話說,學生掌握了課程學習深度和廣度的主動權。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尚未樹立學習新課程的新觀念,不能在課堂之外自主進行探究性學習,只能停留于對課堂上教師引導的小部分知識的理解程度,無法真正把握新課程知識模塊的內在深度及相互聯(lián)系。
3、高中政治新課程高度挑戰(zhàn)教師把握能力。盡管教育部門和學校為了配合課改的順利進行多次多種方式地對政治教師采取了新課程培訓,但是由于新課程變化幅度大,舊有體系使用的時間又長,政治教師普遍認為對新課程把握尚力不從心,有待提高。相對于原來的課程,新課程增加了文化、法律、倫理道德、科學思維、科學社會主義等內容。這些課程內容中的相當一部分,特別是涉及到傳統(tǒng)文化、法律知識等方面的內容都是教師過去所不太熟悉的,需要教師自身加強學習,掌握這些課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學方式,提高教學實效。
4、高中政治新課程理論需要與教學實際矛盾。高中政治新課程的全面推行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需要學校提供相應的包括計算機、投影等多媒體教學設備,同時教師需要具備多媒體教學的能力。然而學校在教學實際條件提供的情況上往往不盡如人意。隨著高中的班級增多,學校資源的結構性的矛盾就越發(fā)突出,多媒體、計算機以及其他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設備的課時供應量就顯得捉襟見肘,限制了教師大量使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可能性。
二、針對新問題的對策思考
1、增加過渡性學習與知識銜接。為了剛上高中的學生能較快且較好的適應高中政治新課程,學校應該自主增加過渡性學習階段,例如進行幾個課時的“導論”、“概論”等的學習,目的在于加強知識的銜接,幫助學生將原有的初中知識內化為適應高中政治新課程學習需要的知識儲備。學習過程中,教師特別應有意識的將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進行聯(lián)系,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引導學生在現(xiàn)有的熟悉的知識基礎上,理解新知識,接受新概念。
2、建立和完善師資培訓機制。教師是新課程教學實施成敗的關鍵,因此必須建立和完善適應新課程教學的師資培訓機制,最終實現(xiàn)由綜合素質好、業(yè)務能力強的教師擔任新課程的實驗工作。教育部門和學校應系統(tǒng)扎實地做好師資隊伍的培訓工作。除了到定點師范院校集體培訓的方式外,還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多組織教研組集體討論,交流心得等活動。教師應積極研究新課程,明確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吃透教材,恰當運用教材,努力體現(xiàn)教材的重點、難點、知識點、教學點。
3、高校針對新課程調整專業(yè)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中學政治教師大多數(shù)來自各個師范性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等相關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因此,高校應針對新課程調整相關的專業(yè)課程設置,使高校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與中學教師崗位實際需求相適應,能夠從源頭上培養(yǎng)適應政治新課程教學的思想政治后備力量,以充實高素質的政治教師隊伍。
4、有關部門創(chuàng)造新課程實施的良好客觀條件。國家有關教育部門應為課程改革的實施創(chuàng)造良好的客觀條件。有關部門應積極開展培訓工作,在培訓工作中尤其要更多考慮到培訓對于學校教師產生的效應作用,要從認識培訓轉入實際操作的培訓,同時建立全程培訓的工作機制。有關部門應加強對于新課程的正面輿論宣傳,摒除教師、學生等各界對于新課程的各種誤解。同時,有關教育部門應根據新課程的要求調整有關考核標準,應反對用舊課程的評價標準評價新課程的“錯位”行為,對處于試驗、試行階段的新課程教學效果給予更多的包容與鼓勵。另外,有關教育部門應有計劃的解決學校存在的物質條件缺乏與基礎設備問題,最大程度地為新課程實施創(chuàng)造良好客觀條件。
總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新課改仍然是一條漫長的路,教師必須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我們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與實踐,才能讓學生自覺接受這門課,讓這門課真正發(fā)揮它的作用與價值。
參考文獻
[1] 譚釗.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完善學生的學習境[J].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07(01):58-62
[2] 王華標.對高中新課改的理性思考[J].學習月刊,2010(17):84-94
[3] 吉學靜.積極穩(wěn)步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J].天津政協(xié)公報,2009(05):37-54
[4] 陳海娜.試論課堂傾聽的藝術[J].世紀橋, 2009(11):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