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各種可能。信息技術所引發的對人才要求的轉變,必然會帶動教育觀念、思維模式,乃至教育的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育改革;中學教育
目前的主要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在300多年前的工業化社會初期形成的,由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較低,整個社會節奏和社會發展步伐遲緩,知識的增長較慢,教學手段落后、單一,這種教育模式不僅存在于中國。目前的教育狀況已經說明,這種傳統教育模式已經難以適應信息社會中知識爆炸式增長并且迅速更新換代的教育需求。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教育改革有不同的程度,表現為“革新”、“變革”和“革命”,但是,信息技術對目前教育來說必然是一場“革命”,有人認為是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這不無道理。所以,信息技術引起的教育教學改革應該是整體改革。
一、對教育觀念、思維模式的影響
實踐表明,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順利推進,最大的障礙便是滯后的教育觀念、思維模式,換言之,教育觀念、思維模式的轉變應成為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最重要的任務。因而理所當然地要求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從教育功能、師生關系、教學模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過程的時空觀、教學的質量觀、終身教育觀等諸方面作深刻的反思與深入的探討,從而推陳出新地形成能適應信息時代發展需要的新的教育觀念、思維模式。
面臨教育信息化的挑戰,我國中小學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是必須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建構一種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全面改革。作為教育思想、教與學理論的集中體現的教學模式的改變,將要引起教學過程的深刻變革,也必將導致制約我國中小學教改實踐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與學理論的根本變革。
二、對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的影響
教育信息化,離開了能適應學生信息化學習需要的信息化教學環境,自然無從談起。因而,為學生創造全新的信息化教學環境,也就成了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內容。“信息化教學環境”目前尚無統一的定義,一般認為,具備教育信息存貯、處理和傳遞功能的能適應學生信息化學習需要的信息化學習環境,主要包括校園網、多媒體計算機演示教室、電子網絡教室、電子閱覽室、常規電教室、遠程教學信息網絡系統,用于教和學的各種支持系統及用于各種教育資源,教育設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等。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信息化教學環境,決不僅指硬件系統,而是硬件、軟件兩者有機組合的綜合系統,與傳統的教學環境相比,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①增強了共享學習資源的通信功能。②實現了教學設施的網絡化。③促使了多媒體學習環境的完善。
這里說的教育資源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種信息資源,如學科教案、電子教材、各類素材、共享軟件、試題、百科知識、教研論文、教育新聞信息、各類教育統計數據等等。教育教學過程的展開與控制,有賴于通過對各種教育信息資源的傳播、分析、處理、加工利用來進行。換言之,離開了教育信息資源,教育教學活動便難以順利展開,教育信息化更是無從談起。時下不少中小學趕浪潮斥巨資建立的校園網,由于缺乏教育教學信息資源,難以發揮其在教學、科研和管理上應有的作用與效益,造成設備的閑置和浪費,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校園網的設備設施面臨著急速貶值的尷尬境地。這種被形容為“有路無車無貨”的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嚴重匱乏的狀況,已成為制約了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順利發展的“瓶頸”。因此,為推進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教育資源及相關問題的研究、解決已迫在眉睫。
三、對課程設置的影響
隨著信息時代科學技術革命的飛速發展,新興科學大量涌現,知識量急劇膨脹,知識更新過程空前加快,出現了“知識爆炸”現向象,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人類近30年來所積累的科學知識占有史以來積累的科學知識總量的90%,而在此之前的幾千年中所積累的科學知識只占10%。對于知識的學習,強調是讓學生掌握認識的手段、方法,即學會自己去發現知識,自己去獲取和更新知識,而不是學習知識本身。由于信息時代知識急劇增長,若是像傳統教育那樣,只強調知識本身的學習和掌握,那么,學到的知識大部分會很快過時,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有讓學生學會認識,即學會學習的方法,才能進入社會以后,能夠自我更新知識結構,通過自學繼續學到工作所需要的各種新知識、新技能。
現代的人類,無論是在生理結構還是在心理、智力結構上,都與古代人類有著顯著的不同,客觀要求課程的組織形式、實施方法和手段要符合信息技術的要求。信息技術對決定課程的要素產生了沖擊性的影響,它要求課程發展要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到課程的實施方法手段等,實施全面的變革。當前教育界迫切呼喚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新課程理論、課程設計新模式的出現。構建這種全新課程理論與課程設計模式,現代教育技術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這不僅是因為信息社會的文化基礎包含信息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而信息方面知識與能力的培養顯然有賴于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而且還因為各個學科(不管是大學、中學還是小學的學科)及其教學的深化改革都離不開教育技術理論的指導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教學環境的支持。
信息技術為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是又不僅僅是教育技術的變革。現代科技使得教育在更高的意義上回復到個別教育成為可能,并且能夠以更加豐富、更加多樣、更加生動、更加富有個性的形式來進行;多媒體、超媒體和網絡技術使得未來的教學能夠將抽象和直觀統一、圖文聲像統一,展現在人們面前的世界不再是一維、二維的,而是多維的,從根本上滿足學習者對于學習的各種要求。
參考文獻
[1] 鄭永柏等.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四結合·教
學整體改革
[2] 余勝泉等.信息技術與課程發展.北京師范
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